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的教学论

时间:2022-08-27 11:33:35

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的教学论

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并未形成自己的高效模式,这是因为思想品德课具有政治性、生活性、时代性的特点,这个特点给了思品课高效课堂探究更大的空间和余地。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试图从小组建设、教学内容设计、课程评价三个方面,探索打造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的着力点。

一、小巧灵活的小组建设是前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梅奥(G.E.Mayo)提出了社会人假设, 认为人际关系是形成人们身份感的基本因素,这里的身份感也可以理解为存在感。而马克思更是精准地界定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总是向往生活在群体中,通过集体解决难题。小组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成功的小组建设会帮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组建设的原则是:宜早不宜晚,宜小不宜大,内部分工明确,职责周期轮转。

宜早不宜晚:新集体初步形成时的学生最具有可塑性,他们对新环境具有好奇心,有新的期望,具有改变自己和表现自己的愿望,容易接受外在的规则约束。教师的期望能够间接影响到学生,因此在班级形成初期建立小组学生的积极性会非常高、效果好,后面小组成员的调整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进行调整。宜小不宜大:这是由思品课的特点和教室空间共同决定的。思品课以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提高批判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主要任务。宜展开四人小组,小组内又分为师友二人互助小组,这样同学之间有竞争、有动力,又有小组的团队合作意识。四人小组的优点是能够合理利用教室空间,桌子摆放更集中,有利于学生集中讨论和观点的整合与表达。内部分工明确,职责周期轮转:每个小组包括了四名成员,分担组长、点评人、质疑人、展示人,职责到人;定期轮转角色,使每个学生能够完整体验小组的分工职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思维方式和团队合作意识,实现教育是为了每个同学的发展的目的。因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点和爱好点不同,所以要在不断熟悉和磨合的过程中作出调整,最后形成固定小组。教师在开学之初要多下功夫,辛苦前半段,轻松后半程。

二、直面生活的课程内容设计是关键

思想品德课能否高效,课程内容的整合与设计是关键。思品课内容的设计要以对思品课特点的分析为依据:首先,思品课不是学生的中考课程,学生从认识上不够重视。这个特点决定了思品课教学不能以应试教育为目的,而应注重在完成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现实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实现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其次,评价思想品德课是否高效,标准之一在于观察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因为直面现实,所以更需要学生自主了解、高效合作、深度探究。自主体现为课前的学生在生活中对时事政治的关注,从新闻报纸、网络、媒体上获得的知识储备,这是前提,所以思品课开发出了课前三分钟的“新闻播报”活动,提前布置好作业,结合要讲的内容,给定学生主题,由学生搜索相关新闻素材进行新闻播报,要求有事实阐述、有自我评价、有时间限制。每节课安排1-2名同学,这极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扩充了学生的时事知识,又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高效合作表现为学生对教师准备的材料的讨论分析及深度挖掘,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师友互助、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三个维度来实现。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是:高效课堂并不能把一节课分为孤立的几个知识点,放手给学生去探究,因为这样不能保证在一个小组探究本小组任务的同时,了解其他知识点;也不能保证一个小组展示的同时,吸引其他小组的有效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对课程内容完整把握,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设置问题,体现知识点的连贯性与生发性。

教学资料要富有争议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面向生活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一些启迪,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力和对现象进行批判思维的能力?首先,扩充教学资料选取的途径,广泛阅读时事杂志、新闻报纸,关注网络媒体,国家时事新闻,多读理论周刊,提升理论素养,在平日积累素材。其次,教学资料要有争议性,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切忌用事实单纯说明某个知识点,因此一定要选择有争议性的资料。在争议中了解生情,在争议中形成观点。最后,教学资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不能过于幼稚,也不能过于深奥。

三、成熟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是动力

有评价有反馈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参与热情与参与效度。对学生的激励要从两个角度分析:长远评价与当前评价。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上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这里可以将生理上的需要理解为物质的需要。当前评价即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的反馈与评价,物质激励是最基础的激励形式;对小组的综合评价可以强化学生的归属感、团队意识,增强其安全感;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点评,倾听学生发言,尊重学生的表达权利。长远评价要更侧重于对学生自我实现需要的把握:分数评价是一个维度,教师还应挖掘出更广的维度。如举办具有社会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奉献的过程中体现自我实现的幸福感。

高效课堂的探索需要教师用耳聆听、用心感受、用脑思考,但这一切都要以对学生的尊重、爱和信任为前提,只有站在学生需求的角度去探索才能实现真正的思想品德课堂高效的目标。

上一篇:电工技术教学的思索与探讨 下一篇:高中语文课堂文化氛围的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