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案例分析

时间:2022-08-27 11:28:31

《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案例分析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下面以我校科学公开课许老师执教的《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落实“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理念。

许老师安排了两组实验,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两组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讨论,从实验现象探究结果。在明确结论后,又安排两个扩展性活动,强化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教师教学目标包括: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会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初步形成归纳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亲身体会积极动脑、合作研究的快乐。

现将许老师的教学案例简述如下:

每组学生的实验桌上都放着一个盛有约2,3水的水槽,一个去底可乐瓶。

上课了,教师将一个乒乓球放到水槽中,举起一个去底的可乐瓶问学生:如果把可乐瓶对着小球竖直压入水中,小球可能会在水槽中的什么位置?请学生画出可能的结果,并说出推测的理由。

我推测的理由是u。

学生汇报后,教师要求每组选一名学生双手握住瓶身,正对着小球方向,竖直压人水底,其他同学观察小球有没有变化,它到底在水中的哪个位置?

学生操作后出现了两种实验现象:有的组小球在水槽底部,有的组小球在水面上。

面对截然不同的两种现象,教师及时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看法,猜测秘密到底在哪里。

生1:我们组的瓶子有盖,球就在水底下,因为里面有空气,水流不进去。

生2:我们组的瓶子也有盖,但是上面有一个小孔,空气从瓶子里跑出来了,我还看到小细丝往上跑,还直立起来呢!

生3:我的也有孔,手在上面感觉到凉快,有风出来,那是空气在往外面跑呢!

既然学生已经发现了产生不同实验现象的秘密,教师很自然地提了一个问题:还是利用这个瓶子,你能让小球听话吗?要求把瓶子对着小球竖直压入水底,不许上下移动瓶子,想办法让小球停在水底、水中、水面。

学生讨论方法,每个学生把自己设计的方法写下来。

在小组内充分讨论交流后,教师要求学生亲自试验,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达到目的。

学生想到的主要方法有:盖紧盖子、用手堵住小孔、拧紧盖子的瓶子竖直压入水中,还有的学生想到用嘴吹。

学生实验后,交流自己成功的实验方法。教师让学生重点描述清楚:怎么成功的?为什么成功了?

教师根据板贴实验现象,通过交流,让学生逐渐达成共识:空气占据了瓶子的空间,用不同的方法控制空气,空气出来了,让出了空间,水就流进去了,球也就漂上来了。

第二个问题:不上下移动可乐瓶,你能不能利用桌上其他材料(塑料袋)或利用其他方法,让小球到水底,再到水面,反复几次,实现“小球听你的话”的实验效果,你能不能做到?

面对新的挑战,孩子们想到的方法有:用嘴对着瓶口吹气、把塑料袋兜满空气、先把塑料袋和瓶口连接上,然后把瓶子对着小球压下去,瓶里的空气进入袋子,再压袋子里的空气……

教师请做得最成功的组到前面演示,并说明实验成功的道理,从而进一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这篇案例展现的学生探究活动可概括为以下环节:创设情境,鼓励预测一实验验证,形成问题一设计实验,完善方法―分组实验,收集证据―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拓展问题,激发思维一展示交流,强化概念。

为增强概念教学的实效性,许老师把教学内容调整为集中力量将“听话的小球”实验做充分,在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控制小球在水中的位置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讨论,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感悟“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概念,进而通过一些任务性的活动运用习得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学生的认识。本案例较充分地体现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作者单位湖北省蕲春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么读和读什么 下一篇:优化课堂提问绽放课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