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出口食品接触材料检验监管的看法

时间:2022-08-27 09:52:16

对出口食品接触材料检验监管的看法

摘要:针对我国出口食品接触材料因质量安全,屡遭欧盟等国家预警通报甚至退货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就目前的监管模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食品接触材料 安全卫生 监管

近年来,我国出口的食品接触材料因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屡遭欧盟等国家预警通报甚至退货,2007年1~11月,质检总局共收到欧盟的通报案例达到53起。2007国家质检总局共抽查了全国367家出口企业的517组样品,经检测不合格率高达13.7%。此类质量安全事件的出现,加之境外部分媒体的大肆炒作,给国内企业产品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积极寻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进一步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维护出口产品信誉和正常贸易实现质量兴国目标极为重要。

1、原因分析

目前预警通报涉及的产品主要是塑料和不锈钢食品容器、餐具或厨具。通报原因包括铅、铬、镉等有害元素迁移量以及芳香胺、甲醛、增塑剂、微生物、二氧化硫含量超标。究其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现有的检验监管体系本身的不足,无法达到有效监管致使不合格产品流向国际市场。此类出口商品在大批量生产之前必须进行检验,但仅凭目前通行的“周期检验+抽批检验”做法(即企业在检验周期内,凭借有效的周期检测报告办理报检通关),难以保证大批量产品的质量问题,故存在一定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对于该类产品侧重成品检验,很难真正做到从源头抓质量。此类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产品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用原材料的质量。如果仅对成品进行周期性抽样检验,而对检验周期内原材料、质量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监督,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出口产品的质量。同时抽检或者送检有一定的局限性,检测结果有时无法全面反映企业质量水平。

其次,现有的检验监管模式对于不合格的出口产品缺乏有效监控,某种程度上造成检验工作形同虚设。当检验不合格时,往往由监管部门下厂再次抽样或责成企业再次送检,致使企业多次返工送检甚至从市场购买同类合格产品送检,直至拿到合格检验报告为止,然后将已生产的不合格产品报检通关,这不仅无法促使企业从根本上改进产品质量,也给产品被国外预警通报带来很大的隐患。

第二、很多企业对国外有关法律法规不甚了解,或者很少关注其更新变化情况,致使产品满足了客户要求,但仍有被官方预警通报的可能。目前,发达国家对食品接触材料的要求日趋严格。例如我国仅对增塑剂的用量做了限定,并没对其溶出限量做规定,而欧盟2007/19/EC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溶出量和检测都有具体的规定。丹麦、荷兰、瑞士等国家已经明确禁止使用PVC作为饮料包装。目前国内还在大量使用邻苯类增塑剂,这对此类食品接触材料的出口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第三、很多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处于节约成本等原因,基本不做安全、卫生项目的检测,既没有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和人员,也没有定期主动去有关部门检验。另外,由于市场准入门槛较低,不少生产企业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不全,安全卫生意识淡薄,甚至个别企业采用非食品级原料生产食品包装容器,这些也都给食品接触材料的出口带来很大的隐患。

2、应对措施

为切实维护我国出口商品信誉和贸易正常发展,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必须进一步探索新的检验监管模式,加强对出口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卫生检验监管,引导企业树立“以质取胜”的战略意识,必须做到检验监管关口前移,对企业原材料、生产工艺控制、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监督,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一、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工作有效性。将产品检验监管由单一产品检验向全面的合格评定转变,对出口商品按风险等级实施分类监督管理,结合电子监管引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建设风险管理机制,完善质量监管制度,切实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在检验监管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质量信用评价结果,加强对企业产品质量信用分类管理,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承接力度,在探索建立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的基础上,全面建立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严厉惩处企业失信行为。对于信誉好的企业应给予一定的出口优惠和便利,使企业加强自律意识,在出口产品生产中树立诚信为本的管理理念。

建立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加快建立质量安全风险检测制度,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研判机制,建立统一的风险预警平台,建立质量安全风险快速处置机制。做到对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要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经验,完善监管制度,加快形成环环相扣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对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能得到有效的监控。这样以来,检验可以作为评价监管最终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而监管是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能及时发现、准确把握企业存在的问题,促使企业对质量管理作出科学改进,将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二、进一步完善质量分析制度,加强对重点商品年度质量分析工作,分析质量趋势和原因,及时向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通报。有针对性地指导生产出口企业和行业改进产品提高质量,建议企业与外商签订外贸合同时,标明相关安全卫生项目检验要求和标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尽可能规避风险。同时也能促进质检机构自身完善监管措施提升工作成效。

第三、要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进出口商品检验实验室要努力形成商品门类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实验室网络,为实现进出口商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转移转变提供技术保障,监管部门应逐步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机制,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制定,帮助出口企业及其供应商掌握国内外相关的技术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而充分发挥检验检疫技术把关优势。

此外,我们还要提高对进出口企业的服务意识,进一步推广直通放行制度,提高出口货物通关验放速度,着力解决检验监管工作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构建检验监管工作长效机制,要强化源头监管,以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而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稳外贸,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目的。

上一篇:机械设计标准化研究 下一篇:浅谈水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