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区域活动实践中的几个误区

时间:2022-08-27 09:38:42

浅析幼儿园区域活动实践中的几个误区

摘要:区域活动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方式截然不同的活动方式,它注重幼儿生动、自主地展开学习;提倡教师的隐性指导,寓教育目标于区域活动中,全面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在自主、自由的区域活动中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发挥创造力。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创设和开展区域活动时往往存在一些误区,若不加以修正,易导致区域活动失去意义,影响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区域活动;实践;误区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依据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通过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的个别化、自主学习活动。在新《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互动中学习获得经验。而活动区就是教师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为让幼儿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这就表明区域活动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方式截然不同的活动方式,它更加注重幼儿生动、活泼、自主地开展学习;提倡教师的隐性指导,寓教育目标于区域活动中,全面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创设和开展区域活动时往往存在一些误区。笔者认为区域活动中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区域活动计划性差

目前区域活动在各个地区开展的时间方式不一,但在活动安排上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区域活动随意性大、无目的和计划,容易根据教师的教学安排随意调整。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有区域活动但无活动计划。目前,很多幼儿园对区域活动的开展没有足够的重视,区域活动流于形式。因而出现了名为区域活动,实为幼儿自由游戏的状况。因而,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不考虑区域活动的有效性,随意性较大。这种情况使得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发挥,失去了区域活动的意义。

2.区域活动与主题教育活动无关。区域活动应是在幼儿特点和教育目标双重指导下开展的。但就目前而言,各班级在设置区域时较少考虑室内环境的整体性教育因素,甚至为了材料便利,不考虑本月乃至本学期的教育要求。很多班级出现了活动区域只提供孩子游戏的机会而没有提供配合主题教育的机会的现象。

二、未能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对自身角色重新定位,成为活动条件的创设者、活动过程的观察者和研究者、活动结果的评价者。但目前而言,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有这样两种极端:一是沿袭了教学活动的角色,主导着整个区域活动;二是放任自流,成为区域活动的旁观者。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教师没有转变为成功的区域活动指导者、观察者、研究者。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区域活动的指导者、观察者和研究者。区域活动是以幼儿自由、自主的方式进行的。教师的指导是支持性指导,有别于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即在活动中教师要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幼儿区域活动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通过观察和研究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表现,积极寻找幼儿教育的契机,促进幼儿的发展。

2.教师没能成为成功的区域活动评价者。在新《纲要》指导下,配合课程观的转变,评价观也要发生根本的变化,从关注结果转化为关注过程。在区域活动中也是如此。但较多教师并没有实现这一观念上的转变,因此在区域活动的评价中出现了部分教师放任自流,没有关于区域活动评价的现象。也有只关注结果,忽视幼儿活动过程,或者在活动结束时三言两语完成整个活动的评价。这样就容易使得区域活动流于形式,达不到相应的教育效果。

3.缺乏正确的师幼互动。在教师和幼儿互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教师不能很好地从幼儿的行为表现上了解幼儿活动和发展的需要,无法判断幼儿实质性的操作活动。(2)部分教师对幼儿玩与学的关系还不是明确,经常陷入幼儿玩中是否学的困扰。(3)部分教师对于材料的功能认识较单一,无法判断幼儿没按老师预设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所获得的其他方面的发展。只有做到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减少干预,给幼儿提供宽阔的自主活动空间,才能促进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关系的协调,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效能。

三、区域设置不当

1.区域设置过程中幼儿参与成分缺失。区域活动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来创设,投放的材料也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需求。因此从区域的设置、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到活动区内的互动,都应有幼儿参与的成分。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区域,如角色区的“娃娃家”、美工区、建构区,等等,到处可见教师工作的痕迹,很少见到幼儿稚嫩的想法。教师常常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按照活动室的构造来进行区域设置,容易出现区域位置固定不变、形式花哨、内容不全的现象。很多区域对幼儿缺少吸引力,出现区域创设成为摆设的现象。

2.区域(区角)设置过多、过杂。区角的创设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幼儿园中常见的区域有阅读区、表演区、手工区、发现区、角色区、绘画区、建构区、律动区、科学区等。很多幼儿班级在创设活动区时考虑到的是环境的美观、材料的便利等因素,在创设中容易忽略区角间的相互作用或者为了创设而创设。在教室中常常会见到小小的教室内充斥了阅读区、表演区、建构区、绘画区等五六个区域。每个区域面积较小,容纳不下4~5个幼儿,在开展活动时只能把材料拿出来在公共区域活动。这些多而杂的区域容易相互干扰,达不到相应的教育效果,如交给幼儿区域规则、掌握玩具的玩法,等等;还易使得幼儿分心。

3.游戏材料投放目的不明确。区域活动应材料丰富,形式多样,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变得聪明、自信。在实际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活动区域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缺乏层次性,使得幼儿对教师提供的材料缺乏兴趣。由于某些客观因素(如教学任务重、班级人数多、活动场地有限等)的影响,教师经常给幼儿提供的是一些简单的、成品的活动材料,在利用自然物品和废旧物品上比较薄弱,使活动材料缺乏探究性、可操作性。同时活动材料单一,不能满足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需要,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这种缺乏目的性、层次性的材料投放,导致活动区无法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

4.区域设置长期固定,少变化。区域设置应以开放的姿态,立足传统、优化组合,实现教学与发展的最佳结合。这就要求区域设置上要随时间、主题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数学区、阅读区等区域是班内的常设区域,其内容、活动材料也应随着幼儿的活动情况而逐步调整。而建构区、美工区则是最容易表现主题内容的,因此经常随着主题的变化而更换。但就目前我们的调查发现,很多班级的各个活动区一经创设就被固定下来,整个学期变化较少。也有很多班级的活动区在装饰上发生变化,但在活动材料、玩法等方面都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少变化的区域形式容易缺乏对幼儿的吸引力,因而丧失教育功能。

区域活动这种教育形式虽早已存在,但不可否认在很多幼儿园所开展的区域活动中存在众多问题,所以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园要探讨并付诸实践的当务之急。我们应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的观念,把区域活动作为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并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提高,才能使我们对区域活动的认识逐渐深化,发挥区域活动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冯晓霞.幼儿园课程[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幼儿园课程指导[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张燕.游戏指导的关键: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J].幼儿教育,2004:1.

[5]吴育红.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异龄交往现状与建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天津:2012:4.

[6]何爱华.浅谈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位置”[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9.

[7]王玲英.如何减少幼儿区域活动冲突的思考与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3.

[8]葛春晖.试论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J].学周刊·学术研究,2011:10.

[9]王君茹.浅谈区域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动性[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2:10.

上一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下一篇: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