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常态下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2-08-27 08:31:37

浅谈新常态下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摘 要 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电力企业面临着经营管理与市场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但当前的经营管理模式却不能满足这样的目标。因此,我们将当前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然后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建议。

关键词 新常态 电力企业 经营管理

一、引言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垄断行业开始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和模式,在当下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经济新常态下短板凸显。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由于电力企业具有民生行业的特殊性,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当前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以此帮助电力企业更好地进行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在经济新常态下,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二、新常态下的电力企业经营管理

(一)概述

2016年年初,虽然我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但仍然承受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发展面临“换挡”的局面。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电力行业一直扮演着支撑者的角色。同时,电力行业也是我国的传统的垄断行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均保持着卖方市场的地位和姿态。这造成了传统电力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效率低下的问题。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挑战和机遇

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趋于平稳,工业化脚步由求快转为求好,这给电力行业带来的冲击日益凸显。这些冲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电力需求下降趋势凸显。这里的需求,主要是针对工业用电来说的。经济增速的下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去产能”的结构调整,都给传统用电企业的生存带来冲击,也为其转型带来契机。这直接导致了工业用电的需求有了下降趋势。第二,火力发电的成本波动。火力发电的成本,主要体现在煤炭等原料的成本上。煤炭价格的波动,直接了导致火力发电成本的波动,给电力市场带来更大的不确定因素。第三,电力价格的下降趋势。电力行业是一个兼具市场和公益的行业,电力企业既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又要配合行政命令,使民生问题得以解决。第四,电力行业竞争加剧。电力需求的下降,直接导致了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剧。在经济新常态下,这种竞争会得到持续的加强,直到行业的重新洗牌,才会重现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第五,低碳技术的催生。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节能减排也成为了电力行业的必要措施。经济的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必然催生电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快低碳技术的创新和研发。第六,能源金融化的趋势凸显。这里的能源金融化,主要指能源和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随着能源行业的转型以及金融行业的渗透,双方的融合成为了国际能源和金融行业共同的趋势。这种金融化,主要体现在以能源作为金融投资标的或以能源收益权为标的的金融衍生工具、合同抵质押、能源资产管理等方面。

(三)具体问题

1.观念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的垄断壁垒在逐渐坍塌。在逐步增强的市场竞争中,对于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来说,现代经营管理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在传统卖方市场的思想影响下,电力企业缺乏对电的商品意识,更多的是行政指令和行政规划思想,直接了导致经营管理工作的死板和僵硬,呈现出“惰性”管理的状态。

2.人员素质方面。无论哪种经营管理方式,最终都是要由具体的人去执行的。因此,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来说,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管理方式的落地和效果的好坏。现阶段我国的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大多数仍然保持着计划经济时代和垄断行业时代的思想,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缺乏市场意识,管理方式陈旧,效率低下,管理出发点以人治为主,管理制度缺位。不仅如此,由于意识等方面的缺失,电力企业缺少引进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的动力和行为,从而减缓了整个行业管理人员素质更新换代的步伐。

3.管理模式方面。此处的管理模式,指的是供电企业的整体管理模式,包括了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内部控制模式等方面。因为这些方面的管理相互交错、相互影响,共同主导企业的发展。电力企业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可以总结为“等”“靠”“要”三个字。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没有形成切实、系统的管理方式和理念,等着上级、靠着上级、向上级要方案的思想问题严重。另外,诸如内部控制、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也没有将重心转移到客户上面,客户服务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同时,电力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还存在信息化不足的问题,直接导致了管理效率的低下。在当下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管理力度、深度、速度显得相对落后。

三、策略和建议

(一)以需求为导向求变,强化现代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新常态的深入,电力企业逐步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市场竞争。尤其是随着供电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民间资本的逐步放开,这种现代市场意义上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这样就会迫使电力企业在实际的市场运作中,逐步建立起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打消计划经济时代的“等”、“靠”、“要”思想,切实地将市场意识和营销管理升级到企业战略高度,由上至下地推进。电力企业应该本着一切从客户出发的服务理念,紧扣客户需求,对客户的需求精准把控、细致分析。前期服务应做到合理细分,要设计合理的价格结构,实施客户的差异化营销。同时,做好后期服务,积极地解决客户反映的问题,将服务意识落实到前后期的各个方面。同时,应加强市场调研,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将市场逐步合理的细分,满足各产业用电的差异化需求。

(二)引进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升级经营管理水平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人才的队伍建设尤其重要。传统电力企业,要建立起自身的人才供给系统,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训制度体系,加强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可以通过分享讲座、学习系统等方式,切实地提升管理班子的管理能力。

(三)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

要做好新常态下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地优化企业管理链条。与管理相关联的是企业内部运作成本,经营管理的优化,有利于降低企业营运成本,提升营运效益。深刻地认识企业内部管理的勾稽关系,整合生产、计划、销售、服务的各个管理系统,提升管理效率。

(四)注重安全,夯实竞争基础

没有生产安全,一切的经营管理和经营目标都是空谈。电力企业应该时刻重视电力的生产安全。积极学习安全意识、创新生产技术、引进先进设备,将生产的安全系数持续提升。在此基础上,电力企业要极力夯实电力行业竞争的基础――发电量,确保在市场竞争中有底气,不怕打硬仗。

四、结语

电力行业是传统意义上的垄断行业和卖方市场行业,电力企业具有绝对的买卖支配权。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电力行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和模式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已经不足以应对当前经济新常态所带来的改变。

针对目前存在的在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管理模式等方面的问题,我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主要是针对树立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方面,同时应加强对自身管理模式和流程的优化,提升信息化程度,提升管理效率和效益。作为长期发展的基石,电力企业也要结合自身的中长期人才规划,一方面积极地引进相关的高级管理人才,提升目前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地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培训体系,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

同时,电力企业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电力行业的蓝海领域,在夯实传统竞争基础的同时,力求在技能技术、低碳技术、能源金融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取得先机,占据有利时机。

(作者单位为内蒙古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巴彦淖尔电业局)

上一篇:基于公司治理的现代企业管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浅析“互联网+”新媒体下的档案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