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调查论述

时间:2022-08-27 08:09:40

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调查论述

1农户土地流转现状

土地流转较为普遍。调查显示,在252户农户中,有232户进行了土地流转,占总户数的92.06%。这表明,当地土地流转现象普遍,农民流转的积极性较高。据村委会介绍,近年来,随着红塔区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示范园区的快速建设,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土地流转规模逐渐扩大,不少种植专业合作社也逐渐成为流入土地的大户,推动了红塔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大面积流转。土地流转向经营大户集中。调查表明,2个村的农地多数流转给经营大户,其次为企业单位,再次为村民间的小规模流转。52.4%的农户将土地流转给经营大户,27.0%的农户的土地流入企业单位,10.7%的农户在村集体内部进行流转。据了解,红塔区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吸引外来三七种植大户到春和村委种植三七,出台扶持政策,政府补助4500元/hm2,同时派农业部门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土地流转的益处。截至2011年,村委会已经有114.07hm2(占全村耕地面积的16%)土地流转用于种植三七,年租金为20250元/hm2。农民租出土地以后可以在本地打工,也可以外出打工。土地流转使得土地经营进一步规模化,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表1)。流转趋于组织化。根据总体样本的调查数据,79.4%的村民在乡村组织协调下进行土地流转,9.4%的村民完全自发流转,通过其他途径流转的占11.2%。可见,农村土地流转由原本的农户自发流转为主向有组织化、规模化、有序化方向转变。流转形式以出租为主。从调查中得知,被调查村土地流转有转让、代耕、出租和入股4种形式。中所村流转以出租为主导,占总调查户数的71.0%。租赁形式由于操作简单、权利明确而易于被村民所接受。春和村土地流转也以出租为主,占调查户数的65.3%。主要原因为春和靠近高新区,农户土地多被集体承包出租给企业建设使用。对于正兴起的入股形式,即农户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联合入股,享受收益这种形式,农户的认可度仅为7.1%,说明农户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不高,仍青睐于传统的流转形式(表2)。流转缺乏规范化。红塔区农户签订书面合同的占71.2%,口头及书面协议的农户占28.8%,形式不一,缺乏规范性。说明农民对合同意识较强,绝大多数认为应该签订合同保障自身权益,但仍有一部分认为口头协议或签订书面协议即可。故政府和村委会应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使之程序化和规范化。

2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认知

对土地流转的功能的认知。根据对问卷中的问题“您认为土地流转有哪些功能”的回答,农户对不同功能的选择及比例是:①增加平均收益(40.5%);②扩大土地经营规模(29.6%);③保证粮食安全(5.6%);④不清楚(24.3%)。这表明,农户对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认可度最优,其次为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和保证粮食安全。但是,仍有少部分村民甚至不清楚土地流转功能。在访谈中,这部分村民表示,土地流转多在乡村组织协调下进行,自己没必要了解。对土地流转约定形式的认同。中所村和春和村农户反馈基本一致,占51.2%的农户认为应该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可看出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要件性有一定认识,但仍有村民认为签书面协议(15.9%)或口头协议即可(8.3%),占24.6%的农户不确定是否该约定土地流转(表3)。对流转政策的了解。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途径主要来自于电视、广播等媒介。调查发现,仅4.5%左右村民表示了解,95.5%的村民表示不清楚。这说明村民对土地流转政策认识模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宣传教育跟不上,导致农民思想认识不足,心存疑虑,部分农民怕土地流转会失去承包权,影响自己的利益,因而宁可粗放经营甚至撂荒、弃耕,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

3农户土地流转意愿

对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问卷调查结果(表4)显示,中所村71.0%的人愿意流转,其中60.3%愿意转出,10.7%愿意转入,29.0%的人选择不流转。春和村57.0%的人愿意流转,其中,47.1%愿意转出,9.9%愿意转入,43.0%不愿流转。中所村流转意愿较春和村强烈。因为中所村靠近集镇,农户流转意识较强从而易于进行流转。总体看来,农民对土地流转表现出较大兴趣,但由于近年来受持续干旱影响,农地收益较低,致使许多农民不愿从事农业生产而外出务工,使得愿意转出的农户远多于愿意转入的农户。通过调查发现,愿意转入的村民表示希望在原有承包地面积上经营更多土地,转出的村民则表示希望获得可观的租金收入,而其他村民则希望保持现状,而不愿意流转。对于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态度的农户的走访调查,46.7%的村民认为“非农就业不稳定”,这反映出农民对非农就业稳定性仍抱有怀疑态度,也可得出保障农民就业的稳定性是扩大土地流转的重要途径。有19.9%的农户认为“土地流转价格低”,说明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是促进农民土地流转的有效措施。另有17.8%的村民认为“流转了无法获得粮食”,15.6%的村民认为“土地保障作用大”。这表明,农民具有一定的恋土情结,对于农民而言,土地的保障功能大于经济功能。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该研究主要对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和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不但与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及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等外因有关,还受其他相关因素制约。其一为农户外出打工比例。外出打工比例越大,家庭收入不以农业为主,则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就越高。其二为非农就业的稳定性。大部分农民担心失去土地后从事非农职业不稳定,从而更愿意保留土地。其三为农户的恋土情结。土地的保障功能仍然是许多村民的首要选择,许多农民认为流转土地后无粮食来源和失去生活保障,即使有条件也不愿意转出土地。其四为土地状况。土地流转价格越高,农民流转的积极性越高。

4.2建议

针对样本区的调查研究结果,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农民流转。完善土地流转相关机制,规范土地流转行为。调查表明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及流转形式不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故要开展好政策咨询、流转监督等服务工作。同时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严格依照法定流转程序操作,建立健全流转中介组织,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真正维护好农民的利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劳动力转移。由于外出打工收入比重越高的农户越愿意转出土地,故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积极扶持乡镇企业,增加非农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另外可多向农民提供非农就业信息及制定相关政策,促使农民向非农就业转移且在政策保障下获得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从而保证农民脱离土地后也能就业并获得比较稳定的非农收入。建立农地流转价格指导机制。合理的农地流转价格可有效地将有实力的竞争者引入农业生产。在农地流转价格制定时必须切实考虑本地区农地状况,既不能过低而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也不能过高而造成承租户对农地的掠夺性经营,影响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发展[3]。因此,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地价的因素,对农用地进行合理定价,使农地流转价格更加科学合理[7]。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表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8]。农民害怕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后没有生存保障,而这极大阻碍了农地流转的数量及规模。故政府在实施土地流转的同时,应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真正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有保障地从事二、三产业,从而积极参与农村土地流转。

作者:侯秋雯 阳利永 周容 郑州锐 胡德宝 单位: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上一篇:农地流转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诌议 下一篇:国际贸易中风险的管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