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

时间:2022-08-27 06:31:1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他们提供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058-02

当前小学数学的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更加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亲身体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他们提供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其实数学本来就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一、联系生活实际,发现身边数学问题

从古到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密切。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中就出现了“鸡兔同笼”等实际问题。现在,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应用性越来越强。新课标数学实验教材的练习设计也反映这一特点,其中有许多与现实生活及其它学科密切联系的习题。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所以我经常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孩子们在生活中用数学。比如学完立体图形以后,我给孩子们布置的作业是在自己家里面找这些立体图形。学完0的意义以后,我让孩子们在自己家里面找一找哪里有0这个数字。学完观察物体以后,我布置的作业是用相机站在不同的位置给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拍照并上传到qq群分享。教学中选用类似的习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孩子们在这样的练习中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得到了乐趣。

二、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特别是学习计算,学生的情绪更低。为此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掌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在教学《我们身边的数》的活动课时,从现实世界中寻找生活素材,通过认识电话号码,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的生活视野拓宽到他们熟悉的生活空间。然后通过说一说、记一记、猜一猜、算一算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观察、记录、猜测、验证、思考等多种实践活动,学生在旺盛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回归“生活天地”,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即孩子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是为了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12月24日平安夜的那一天,我让几个小朋友把他们的名字和收到苹果的数量写在黑板上,学生们根据黑板上的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并且解答。再比如教学位置与顺序《教室》这节课时,我说哪一排、从左数的第几个小朋友坐的非常端正,谁右边的第几个小朋友特别自觉,让学生找我说的是谁。每个学生都想被老师表扬,所以这样的课堂练习使每个学生都坐的很端正、并且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四、设置“生活背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知识后,可让学生充当某些角色。北师大版的数学课本里面有几个人物:淘气、笑笑、智慧老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和学生一起学习。但是,笑笑和淘气毕竟是课本上一动不动的人物,没有活力。所以有时候我让学生扮演淘气和笑笑,或者扮演课本上一些题目里的人物。这样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很多学生为了当小演员而投入了到学习活动中。比如讲位置与顺序的《上下》这一课时,我选了三个学生在讲台前面赛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领奖台,把跑步得第一名的学生的照片贴在讲台的最上面,得第二名的学生的照片贴在奖台的第二层,第三名同学的照片贴在最下面,然后让学生根据黑板上三名同学照片的位置关系来判断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的学习过程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贴近生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在体验活用知识的快乐中,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得到了巩固,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带到生活中去,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此外,“让生活中的数学更语言化,数学中的语言更生活化”在21世纪现代数学教学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概念本身高度抽象概括,与儿童的认识能力不相符。所以要鼓励学生课堂中多讲、多问,是数学符号具有儿童化的语言功能。如果思维已生活化了,语言仍依据书本上的文字,未免有些教条,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生活化的数学语言更贴近儿童生活,毕竟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体。

上一篇:从标准视角解读家庭守护神 下一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