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针对教育现状的几点改革措施

时间:2022-08-27 05:58:08

浅谈高职院校针对教育现状的几点改革措施

【摘要】随着国家各行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员综合素质不免降低,学生入校之后学习效果不佳,以至于毕业后不能顺利适应工作岗位,从而给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院校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本文学校方面改善作为出发点,提出几点改善性建议,解决高职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高职院校日常教育工作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本教材 校企结合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任着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责任。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发展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职业教育在社会全体不能得到“正视”,被认为成“二流教育”,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再加上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新增大学生人数快速增加,生源素质降低,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学校教育与生产关系不密切,专业布局与课程设置与企业生产脱节严重;师资结构不太合理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分析

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对象,要能做到“因材施教”必须要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中时期文化课成绩比较差,而高中班主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成绩好的同学身上,对这部分同学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在某种层面上讲进入高职的同学在先前阶段的教育中,往往是容易被学校和老师忽略的群体,任课老师在讲课中也不会经常提问这些同学,学校的表彰活动也和这些同学没有关系等此类现象屡见不鲜,长此以往成绩差的同学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甚至在自己的心理形成病态思维:学习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限于国家的教育资源现状,高中是以成绩选拔为目的的教育,成绩好的同学进入重点大学,成绩不好的同学就来到了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认知与能力和其他大学生有所不同,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进入学时候具有强烈的失落感,否定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追求一定的存在感和独立性,这就导致矛盾心理的形成,主要表现在对课堂知识学习提不起兴趣,对集体活动失去积极性,对学习生活规划缺乏目标方向感等方面。

(二)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大规模扩招致使更多学习程度好点的学生进入本科或更好的高等学府进行深造,程度稍差的学生迫于升学压力来到高职院校,这些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稍差,学习效率及自律性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低下,同时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教师教学观念和学校的教学安排没有有效改变,部分老师在一味抱怨:学生综合素质较差,无法实施教学计划,导致学生学习及生活教育方面没有收到较好效果;部分高职院校迫于招生压力在专业设置上存在跟风现象,致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师资结构上,部分高职院校缺乏拥有职业培训资格的教师,对引入企业专业高技术人才的渠道没有完全打通。上述种种问题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面临的公共问题。

鉴于以上种种问题本文从学校层面出发,提出几点改善性措施,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二、学校方面应落实的几点措施

(一)编制校本教材

国家产业经济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大批的具有创新性的技能型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与应用现代生产技术,还要能够在生产工作中及时“充电”,更新理论与技能知识[4]。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层次不尽相同,国家规划教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生产需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素质特点、教学条件与企业行业一线生产的需求编写校本教材。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需要很多教师对一线生产进行深入调研,更要全面征求一线生产专家的意见,同时也要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及时修改教学内容,使得教既能满足本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保证教材知识的先进性与时效性。

(二)增加实训课程项目,提高实训课时比例

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文化知识基础薄弱,但是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在实训课的学习积极性远高于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设置上要增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所占总课时的比例,学生能够用更多的时间增强技能训练。

(三)促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5],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在专业设置、教育内容与实践、毕业就业都应该立足于行业,依托行业,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服务于行业。所以校企合作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实现校企合作,从企业中聘请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外聘教师,将企业工程、科研项目和制造生产中的新技术与新成果引入到学校的实训内容中,提高学校实训内容的技术水平与层次。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形成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劳动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学到真实的本领,毕业之后能够与社会生产实现无缝对接。通过校企合作也可以弥补学校实训场地落后与不足及实训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的弊端。

(四)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十七大报告要求我们务必弄清楚“发展依靠谁”的问题。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培养的决定因素。首先要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是反映师资队伍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其次要不断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高职院校教师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再次要引进竞争激励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让老师这个“铁饭碗”工作存在危机感,从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总结

总之,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工作面临着与日俱增的苦难与挑战。这就要求学校能够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教师认真履行职业职责,相信在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上遇到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付婷.优化高职辅导员工作的策略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6).

[2]张辉.高职辅导员角色正确定位[J],时代教育,2014,(1).

[3]高G,姜雨.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2,(4).

上一篇:审美成就艺术人生 下一篇:素描基础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桥接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