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08-27 05:52:43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分析

面对课程改革,应该说存在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挑战那是因为新课程改革完全没有模板可仿,都是靠一线教师自己边实践边探索,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机遇是新课程改革意味着所有的实践者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新老教师间存在经验上的差异性方面更不能突显。当然,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肯定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本人也有不少感受和体会,下面就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新课程物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和学生的适应性问题。有些教师末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工作负担重等,加上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观摩学习的机会,因而还有一部分教师观念没有改变,穿新鞋走老路,还是回到教师“满堂灌”的老路上。

教学的主体――学生,由于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学习状态中,要使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还需要一个过渡期,换句话说学生还没完全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主动地探究学习。

初高中的衔接问题:学生的实验素质差,对物理没兴趣,思维简单化,学习方法多为死记硬背,独立思考能力差,依赖性强,看课本不耐烦,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把信心建立在分数上,有碍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2、教材不完善,教材与配套的练习脱钩问题。高一新教材,是高中物理必修1和必修2,对教材的总体评价是肯定的,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但是教材由于编辑匆忙,难免会出现些问题,有些不够科学严谨。

教材与配套的练习有些脱钩,教材讲授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有些概念、方法介绍得不一定到位,特别是物理方法介绍得不是很系统。可是配套的练习却很难,需要用到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比较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要求也很高,综合性强,学生感觉难度很大。

3、课堂管理的问题。新课标要求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机会,这样以往的安静的课堂纪律就很自然被打破了。如果学生不讨论教师就处于较为尴尬、被动、孤立的状态中,如果学生讨论过于激烈许多教师则觉得课堂纪律被破坏了,因此如何控制学生讨论的“度”则成为新课标课堂管理的一个新的挑战。

二、教学建议

1、改变学习方式,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要尽快让更多的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如学习方式、教师的要求等。在高中,需要学生钻研课本、自己动手查阅收集资料、开拓途径获得各种相关信息。对于这些学习方式上的转变,高一学生根本未能改变过来。因此,就需要多向他们强调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并给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现象或话题,让他们课后相互讨论,共同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相关信息,并在下一节课中,留出适当时间,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所查阅到的内容,然后全班同学都共同分享每一位同学的成果。

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求知欲。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在教育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对学生“质疑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要敢于怀疑现有事物。课堂教学中,以新教材为依托,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新的课程资源,使知识象滚雪球一样发展。在教学中对一些基本的概念规律尽可能地规范和科学表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引导学生去发现、认识和掌握知识而取得成功。

2、转变教学方式,倡导民主平等教学。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根本就谈不上民主。新课标下的教学最突出一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民主则在传播知识时,能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表个人观点的空间,强调师生间的平等性。民主,平等的教学方式体现在课堂的语气,目光等不经意的方面,学生能够在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中才会体验到学习是种乐趣,才愿意投入更大的热情去进一步感受学习。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重视学生体验成功。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爱好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我们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如有些学生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有些对基本知识和规律感悟好,让他们扬长避短,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发展,体会成功的喜悦。上实验活动课和习题课时,让学生主动探索,尝试新的方法,创新设计新的实验。不要局限于一般的常规常法,不拘泥于形式,不墨守成规,要求新求异,以敢于批判的头脑,广开思路。

当学生一旦有了敢于尝试的念头,我们都应及时用言语赞扬,用行动热情地扶持,并积极引导。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支持,并最终得以实现时,那怕是小发现、小制作、小发明,他们都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会得到提高,甚至升华。

注重实践,培养能力。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学科。新课标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用身边的物品去演示、实验,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

不能只凭教材的课时数来设置模块学习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巩固知识和学会应用知识、方法所需的时间,阶段学习效果的检测和反馈所需的时间,还有探究教学过程因不同水平学生完成课程所需的不同时间。

当然,高中新课改的成功,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高考指挥棒的明确指向,社会评价的正确导向。在高中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是要放开手脚,勇于创新,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实施新课程教学,加强理论学习,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互相交流教学经验。这样,在课改的道路中就能不断积累经验走向成功。

(石家庄实验中学)

上一篇:冲破末日的枷锁《诛仙2·灵族秘库》精彩聚放 下一篇:浅谈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