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挫折教育

时间:2022-08-27 05:51:15

浅析小学生挫折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229-01

一、挫折教育的提出

古人云:“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人生漫长崎岖,总会有坎坎坷坷。然而现在的独子处于众星棒月的地位,加之许多家长对孩子娇惯、放纵,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俯首甘为孺子牛”。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听奉承话,在家长打造的“一帆风顺号”上做顺心事,好话赞歌听得进,批评逆语接受不了,经不起敲打,受不起挫折,容易失去平衡,给孩子造成一种“蛋壳心态”。

1.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向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新型人才具备的精神品格是: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等。其中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其将来的成就与发展,而一个民族的心理承受能力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而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只能从挫折中来,即在挫折和磨难中造就儿童坚强的意志、优异的品格、超常的心理承受能力。

2.挫折教育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要求。所谓挫折,是指人在通往目标道路上遇到障碍、干扰,使需要、动机削弱或停顿,简言之就是失利或失败。而儿童要探索创造,自然会遇到失败。可说儿童只有能应对各种挫折后,才能淡得上开发创造力,有所创新。

二、挫折教育的特点和影响

一般来说,儿童时期的挫折很多,但程度较弱。外因性挫折较少,而内因性挫折较多;持续性挫折较少,而暂时性挫折较多;实质性挫折较少,而想象性挫折较多。大多数是在不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方法论上产生的。

但巴洛斯说过:挫折未必都是坏的,关键在于人对待挫折的态度。正确的对待挫折既有利于实现自已的目标追求,又能正确认识自我,能有效保护自已免受伤害。而消极对待挫折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使其紧张、焦虑、压抑、更加失意。常有以下表现:

1.攻击。儿童面对挫折而未能克服,产生低落情绪或行为上有过激举动。攻击对象可能是造成挫折的人或物,也可能转向其它形式,如出风头,以强凌弱等,以此来寻求心理平衡。

2.逃避。不敢面对挫折,逃避造成挫折的人或物。有时表现出对挫折漠不关心,无动于衷或以大话了之等态度,以此掩盖其难言的心灵痛楚。有时表现出胆怯、不敢说话做事、不敢交往等,生怕再次失败,以此逃避现实,企图逃避挫折。有时甚至逃学或离家出走。

三、组织和实施挫折教育

天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即然挫折是难免的,那么教师必须培养儿童如何应对挫折。

1.直面挫折,首先消除对挫折的恐惧心理。

俗话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让儿童懂得挫折存在的客观性,使之心理上做好准备,在读书、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等活动中都有可能遇到挫折。如果不能满足需要,达不到既定目标,失去个人所有……而儿童的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他律性,其判断主要取决于成人对挫折的判断和理解,因此,教师应首先消除对挫折的恐惧,敢于与儿童共同面对形形的挫折,并鼓励儿童迎难而上。同时运用一定的心理疏导策略和方法,真诚友好相待受挫学生,并恪守心理疏导的保密性要求。

2.因势利导,把握挫折情境的适度性。

挫折教育并非越难越好,越苦越锻炼人。教师所创设的迎难而上,即挫折情景,要做到因材施教,有不同的难度和水平。每个儿童的挫折承受能力与遗传素质和入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有关,参差不齐。挫折教育既要提高儿童积极的心理耐受力,又不能超过儿童的心理承受度。在设置挫折程度和频率时,应充分考虑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内在发展顺序,循序渐进,以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不能让挫折教育成为“折磨教育”。

3.身体力行,教给儿童战胜挫折的方法。

面对失败,儿童难免失落,产生消极心理。因此教师要教育儿童独立解决问题,克服依赖性。因为儿童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关键还在儿童本身,谁也包办代替不了。同时教师在挫折教育中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儿童喜欢模仿,而教师是最具说服力的榜样。所以教师首先要成为生活的强者,并在儿童面对因难时及时给予语言和态度上的鼓励、支持和指导,随时发现每个儿童身上的闪光点,运用物质的精神的方式予以激励,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使儿童逐渐形成对待挫折的积极态度和正确的行为方式。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如谈话、讨论、讲故事、指导课外阅读等向儿童传授战胜挫折的方法:

①自我调控法。当挫折摆在面前,既不可畏惧而惊惶失措更不能掉以轻心、盲目乐观,要用坚强的意志使情感服从于理智,冷静的寻找解决问题,摆脱因境的方法。

②自我鼓励法。面对挫折,鼓励儿童充满信心战胜挫折。如让让儿童说,挺起胸膛,我比谁都高。有时也可用自我批评的方法制止那些不良的表现。

③榜样参照法。教师经常为儿童树立榜样、宣杨英雄、讲述战胜挫折的经典故事,运用移情提高儿童的心理承受力。

4.协调一致,形成挫折教育的协同效应。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紧密配合、三管齐下,多渠道、全方位进行挫折教育。家庭教育要整治“四二一”综合症,大胆脱掉孩子身上的“护身符”让其走出温室,走进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自然环境。学校教育要有意识地磨练和提高学生承受和征服挫折的能力,要创设一些挫折情境,鼓励学生设法排除“障碍”,在实践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挫折教育不单是班主任或某单学科的责任,而是要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进行,其中体育活动是煅炼学生的最好途经.社会教育要多开展一些有益于儿童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活动,让儿童尽早靠自已的能力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在社会中学会生存,学会服务,学会创造。

上一篇:美术欣赏中问题的重要性 下一篇:初探初中地理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