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时间:2022-08-27 04:28:32

肝硬化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摘要: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且该病具有结局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目前,针对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并无标准化的成熟方法。所以,本文对最近几年来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肝硬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肝硬化 诊断 治疗 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53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58-01

肝硬化是一世界性疾病,在欧美、日本、中国均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欧美人因饮酒的生活习惯,以酒精性肝硬化多见。但近年来肝炎后肝硬化发病率也持续上升,亚洲、非洲则以乙肝肝硬化多见。通过对肝硬化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肝硬化临床发病率达到1.39%,约占全部肝病患者的50%,而死亡率约为10%,因此肝硬化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第二高死亡率疾病[1]。所以,对于乙肝肝硬化的治疗进行积极的治疗非常重要。但是,目前针对乙肝肝硬化的治疗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因此,针对肝硬化应早诊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1 肝硬化的诊断方法

1.1 血清生化指标。目前对于乙肝肝硬化的最可靠的检查方法仍为肝活体病理学组织检查,由于其存在创伤性和风险性,所以在诊断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血清生化指标检查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在诊断乙肝肝硬化的过程中常被采用。血清生化指标检查,主要反应在肝纤维化时,指标出现异常而得出诊断结果。肝脏纤维化标记的血清指标,大体上可分为间接指标和直接指标。间接指标反映肝功能改变但不直接反映细胞间质的代谢,如血小板计数,凝血机制和肝转氨酶,直接指标反映细胞外间质代谢。肝纤维化的直接标志反映的是肝纤维化所造成的ECM标志数和质量上所发生的变化。肝纤维化的直接标志包括:和基质沉积相关的标志,和基质降解相关的标志物,和纤维形成相关的化学因子和细胞因子。

1.2 超声、CT及NMR检查。超声检查作为临床上对肝脏疾病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具有经济、方便、无创等特点。但是,在临床诊断中应用B超对早期肝硬化检查时效果不佳。因此,传统超声波检查主要是应用于有进展性肝硬化患者的诊断,而当肝活检结果难以判断实际或肝活检结果处于中间状态时,传统超声波检查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帮助确定肝硬化诊断。

CT检查可反应肝硬化患者肝各叶大小比例失调、肝的CT值降低、肝变形、腹水、脾肿大等情况。此外,当肝硬化发展到晚期时,CT检查可以发现脾脏大小与肝硬化程度存在关联性。在肝硬化早期,传统CT检查无法观察到明显形态学改变,而此时肝脏的血液动力学已经有所改变,因此通过表现血液动力学改变为目的灌注CT可以应用于肝硬化的检查。但是,目前由于临床病理对照与严格的灌注参数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且缺乏完善的灌注模型设计和计算方法以及设备技术,且CT灌注成像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辐射剂量,所以无法对整个肝脏作全面的诊断等原因,肝脏CT灌注成像仍待进一步的发展。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包括MR增强成像技术和MR弥散成像技术等,两种技术各有利弊。目前,针对于肝硬化诊断的MRI为磁共振弹性成像(MRE)技术。另外,MRE还可以诊断肝纤维化的分期。MRE根据生物力学方面的特性,为临床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检查手段,由于其测量的精度高,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从而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MRE必将在肝硬化临床诊断中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2 肝硬化的治疗方法

2.1 抗病毒疗法。由于临床上肝硬化多是由乙型肝炎发展而来,乙肝肝硬化主要是由HBV引发的对肝脏的损害,所以其治疗原则是从根源上对乙肝病毒的治疗控制,从而达到治疗肝硬化的目的。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包括a-干扰素和以拉米夫定(LAM)为代表的核苷类药物[2]。a-干扰素:a-干扰素可以有效的对抗乙肝病毒,有研究资料表明,在应用a-干扰素的患者中,约有40%的治疗得到有效应答。而且a-干扰素在对早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小剂量给药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针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则不推荐使用a-干扰素,因为此时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肝衰或并发严重感染。拉米夫定:拉米夫定是首个经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口服抗病毒药物,它可以阻断细胞内HBV-DNA的逆转录过程,但是无法对细胞核内HBV基因模板中的闭合环状DNA(cccDNA)进行清除,所以应用该药只能对乙肝病毒进行控制,而无法彻底清除。阿德福韦酯:作为阿德福韦的前体药物阿德福韦酯是单磷酸腺苷核苷酸类似物,其对HBVDNA聚合酶或逆转录酶起到抑制作用的是二磷酸阿德福韦,在体内是通过细胞激酶的作用被磷酸化而得到的,其抗病毒作用机制包括竞争性抑制HBV-DNA聚合酶,同时在HBV-DNA合成过程中阻止新链的形成,从而有效的抑制HBVD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的活性。

2.2 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疗法主要是针对肝硬化的血瘀正虚的基本病机,通过药物的活血化瘀和益精补虚的作用,可以抑制乙型肝炎所造成的肝纤维化,同时会加速肝内结缔组织的分解代谢,对抑制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发展,治疗乙肝肝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实用价值[3]。中医疗法结合西医抗病毒疗法对肝硬化进行治疗,既可以控制HBV对肝脏的损害,并在感染后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防止肝细胞纤维化的发展,又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恢复肝脏功能。目前,有学者对柔木丹颗粒联合阿德福韦酯、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安络化纤丸联合阿德福韦酯、软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等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化结果进行考察,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杂志,2008,8(6):326-329

[2] 张杰,吕明安.浅谈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3):223

[3] 姚朝光,欧琴.酒精性肝硬化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9):1372-1374

上一篇:对急诊护理常见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下一篇: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