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时间:2022-08-27 04:27:18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摘 要:通过对中学数学教学分析,提出需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施创新教育,以期达到素质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创新;创新教育;教学课堂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以及新课程的实施,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创新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它能启发诱导,激励人们去探索开拓,发现创造。教育家林崇德先生曾经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如何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一下:

一、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中学生好奇心理强,怀疑心理浓,求知心理高,表现心理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刻意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动机,增强创新意识,好奇心理是促进创新性设想的强大动力,可以说科学是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教学中要注意爱护和激发好奇心,让他们善于从平常司空见惯的事物发现不平常的因素。怀疑心理是诱发创新的开端,教师应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引导他们动用已掌握的知识创新性地获取新知识,表扬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激发他们迎难而上,他们的创新思维,就一定会得到发展。学生的自我表现心理蕴藏着挑战、自强、好胜,若能好好运用,不失为一种优良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催化剂,催化他们积极地思考,认真地探索。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思维境界

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的境界,让数学知识以情境为载体,赋予生命力,为思维活动提供较好的切入口,使学生在情境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题材有关的情境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创造这种“不协调”是为了制造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使学生的注意力、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积极地进入思维境界。例如,有位老师在讲授“三角形的分类”这一节课时设计了三种教学方案,一是按边和角分别来分类;二是按大小来分类;三是先出示挂图,在三角形上都标出了边长和内角度数,让学生自己探讨,这些三角形从边或角考虑,各有什么特点呢?”

“教法一”没有创设问题的情境,学生难以展开思维,是注入式的教学法,“教法二”教师虽能创设问题的情境,企图引起学生思考,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思维没有方向,所以也是不成功的,而“教法三”提供了较为合适的问题情境,教学上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寻找素材,训练创新思维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现今数学课本或课外读物中存在大量的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它们挖掘出来,不失时机地强化训练创新思维。

1.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就是思维从某一点出发,既无一定方向也无一定范围地任意发散。发散思维也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素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而扩充思维的领域,增加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方法,找出一种“最优”“最佳”解法。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问题、习题进行多种解法的探求。例如,在讲“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有这样一道题:已知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的顶点是(2,3)且抛物线过点(3,1)。求它的解

析式。

本题可以利用多种解法,如一般式、顶点式或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通过分析探索,让学生体会一题多解的优越性,使学生不拘泥于常规解法,突破思维定式,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2.数形结合,训练形象思维

数与形是整个数学发展过程中的两大柱石,将代数问题转化为相应的几何问题,或者将几何问题经恰当的处理转化为相应的代数问题,再根据问题的特点用相应的知识进行解决,这样的数形转换,既可以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也是优化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达到优化解题的效果,提高解题的效益,使难题变易。

例如:当a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方程|x2-5x|=a有且只有相异的两个实数根。解题思路:从函数的观点看,问题可转化为函数y=|x2-5x|与函数y=a(a≥0)图象有表只有相异两个交点,做出函数图象,由图象可直观地得a的取值范围。

“形”支持“数”,“数”也支持“形”,正所谓: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3.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的方法。利用逆向思维解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完善知识的结构,开拓思路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下面的例子说明逆向思维解题中的应用。例如设a,b为不相等的实数,且a2+2a-5=0,b2+2b-5=0,则a2b+ab2=_______。初见此题,似乎无从下手,再仔细想一想,是否能够把a,b看成方程x2+2x-5=0的两个根,问题就迎刃而解,这主要是我们充分利用了逆用根的定义,使得难题不难。当然,我们也可以逆用公式,逆用韦达定理等使解题思路豁然开朗。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我们提出素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是必不可缺的。当然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只有通过他们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有计划、有步骤地给学生创设探索新的情境,激发他们创新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索创新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毕渔民,孙文英.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评析+设计与再设计:初中数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浙江省江山市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巧用双手判定大陆东西两岸 下一篇:自己自律,甘为“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