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和江浙地区加工贸易比较分析

时间:2022-08-27 03:10:39

广东省和江浙地区加工贸易比较分析

摘要:加工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我国开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对比分析广东省和江浙地区的加工贸易,提出两地发展加工贸易的具体措施,可以对我国的区域加工贸易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更好地研究金融危机后我国加工贸易的总体发展方向。

关键词:加工贸易;金融危机;区域联动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4.0071.02

1引言

位于东南沿海的广东省和长江三角洲的江浙地区,既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两大区域,也是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分布地区。广东省和江浙地区正式开展加工贸易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二者的加工贸易已经在我国的加工贸易中名列前茅。广东省和江浙地区的加工贸易发展历程有较多相似之处,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各自独有的特点。通过对二者的加工贸易进行细化的对比分析,既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加工贸易活动的内在机理,也可以对金融危机后加工贸易的恢复发展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2广东省和江浙地区加工贸易的比较与分析

2.1广东省和江浙地区加工贸易地域分布的差异性

广东省加工贸易发展很不平衡,近98%集中于只占广东面积23%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而占广东面积77%的东西两翼和广大山区,加工贸易却只占了2%左右。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西两翼和广大山区在加工贸易企业数量、规模、进出口额及加工贸易产业配套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差距。

江浙地区加工贸易的区域分布也极不平衡。以江苏为例,江苏的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苏南毗邻“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世界第一大港口——上海,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腹地实力强劲,开展加工贸易的成本较低。这些优势使得苏南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技术、资本和市场,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技术创新与产品扩散,开展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与竞争,从而推动本地区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苏中地区地处“长三角经济区”的次中心区域,虽然有南通港作为后盾,但因为没有形成相对规模,导致加工贸易发展相对落后;苏北地区虽有陇海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穿梭而过,但因距上海相对较远,缺乏强有力的经济背景支撑,使得加工贸易发展更为落后。

2.2广东省和江浙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都以周边的发达城市为依托

广东省临近香港和澳门,可以很好地实行“区港联动”,以促进本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后,广东可以利用此优势进行加工贸易产业的转移,引进附加值比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实现产业的优化。而江浙地区则是以我国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上海为依托,政府可以通过“江海联动、跨江发展”等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加工贸易向薄弱地区呈梯度转移,改变由于区位优势弱、物流成本高、产业配套能力弱等因素导致的区域加工贸易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2.3广东省和江浙地区的加工贸易发展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追溯到19世纪,广东省和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慢慢被外来者影响和渗透,致使当地的思潮逐渐开化。早期的改良思想家将开展对外贸易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对两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后代留下了很深的文化烙印。即使经过了一两百年,这种深深的文化底蕴仍然对当今的经济发展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国家提供的种种优惠政策,广东省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和华侨众多的人文优势,通过大胆的实践和勇敢的探索,抓住香港、澳门和台湾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大大加快其加工贸易的发展步伐。现在的广东省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珠三角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高科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点线面、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自二十世纪末以来,江浙地区也一直实施经济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去,同时,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也大大促进了该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

2.4金融危机后,广东省和江浙地区的加工贸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重创,而且各自的恢复速度明显不同

二十世纪末以来,广东省的加工贸易额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十分稳定。甚至在2008年1月,广东省加工贸易的出口增速仍为24.3%。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入,2008年以来,广东省加工贸易的出口增速呈现了大幅下降的态势,2009年的出口甚至出现同比减少最高达到-30.4%的情况。当然,经过几年的努力恢复,广东省的加工贸易已经比金融危机刚爆发的时候有了明显好转。根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前11月,广东省加工贸易进出口4784.4亿美元,增长3.6%,增幅比前10个月回落0.9个百分点,占同期广东省进出口总值的54.2%。其中,加工贸易出口2924.8亿美元,增长3.4%;加工贸易进口1862.6亿美元,增长3.8%。11月份,广东省加工贸易出口267.4亿美元,下降5.8%;加工贸易进口182.5亿美元,下降3.1%。

而江浙地区的加工贸易虽然一开始所占比重不大,大概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但由于所处长三角地区有着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外商投资不断进入,使其外贸额不断增长,发展也较为迅速。1992年浙江全省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6.6亿美元,2000年为61.84亿美元,2008年高达458.85亿美元。金融危机后浙江省加工贸易进出口的数据大幅下降,2009年后虽然经过短暂的恢复,但效果仍不太明显。而上海2012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811.8亿美元,下降4.8%,其中进口223.5亿美元,下降6.1%,这也意味着加工贸易这种经济模式再度萎缩,当前仍应引起足够重视。

由以上分析可知,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广东省的加工贸易已经基本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且仍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而江浙地区,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和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的双重影响,对加工贸易造成不小的冲击,弊端现已慢慢凸显。因此笔者认为,应该着重关注这些连锁反应给当地加工贸易造成的重大危害,并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帮助加工贸易进一步恢复发展。

3进一步发展广东省和江浙地区加工贸易的对策措施3.1优化加工贸易发展布局,因地制宜进行区域规划

加工贸易发展布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从生产力水平、所有制结构以及各区域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综合考虑差异性,因地制宜,形成比较优势明显和地区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苏中和苏北地区应该找准各自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对接点,充分发挥加工贸易的关联效应,促使加工贸易分别向上下游同时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区域加工贸易的联动发展,推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同时,加工贸易的发展应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完善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在追求数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质量的提升,双管齐下,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避免劣势,努力向服务贸易环节延伸。此外,各区域也应该重视加工贸易的属地效应,根据当地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加工贸易发展新局面。广东省和江浙地区作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最有代表性的两个区域,也应该相互借鉴成功经验,把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和区域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技术的投入力度以及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技术和人才的区域双向流动,提升加工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3.2进一步加大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在加工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经历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后,我国的加工贸易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如何能够趋利避害,恢复加工贸易的发展,需要政府因势利导,从不同方面对区域加工贸易的产业梯度转移给予帮助扶持,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资金扶持力度。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苏中和苏北地区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所限,无法承担发展加工贸易所需要的资金,需要政府额外拨付资金供其发展。其次,政府应该从各地实际出发,给欠发达地区参照执行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优惠政策。虽然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苏中和苏北地区都地处我国的东部沿海,但是当地的加工贸易并不发达,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东部发达地区加工贸易政策来执行,因此需要政府进一步地细化相关的贸易政策,有的放矢地发展区域加工贸易。最后,政府也应该完善当地的加工贸易投资环境,引入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同时,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来进行加工贸易的产业梯度转移。

3.3积极推进粤港联动和江浙沪联动,实现优势互补

区域联动在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广东省和江浙地区的区域联动,能对我国加工贸易的整体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由于历史原因,港资在广东省的加工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粤港联动对广东省加工贸易产业区域转移和转型升级十分重要。同样地,沪资在整个江浙地区的加工贸易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继续推进江浙沪联动也势在必行。同时,两地的加工贸易企业应该努力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继续稳步推进外商投资企业的在华贸易,继续积极鼓励本土的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加工贸易,内资企业应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技术和知识外溢效应来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的加工贸易。广东省和江浙地区除了在各自地区进行联动外,也应该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进行相互的区域联动,从技术、人才、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互通有无,以便实现优势互补。

4结论

虽然经历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广东省和江浙地区的加工贸易较之前有所差距,且两地区经济仍受其影响。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两地加工贸易的相似之处从宏观政策上把握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方向,根据两地加工贸易的不同之处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各自的发展背景和措施,早日消除金融危机对我国加工贸易造成的消极影响,由点到面地推动我国加工贸易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亚平.后危机时代广东加工贸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J].国际商务论坛,2011,(1).

[2]袁定喜.江苏加工贸易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J].江苏商论,2010,(10).

[3]杨志龙.浙江加工贸易发展状况及转型升级[J].中国集体经济,2009,(1).

[4]马淑琴,乔宇宏.加快推进浙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基于与广东、江苏、上海的比较分析[J].浙江经济,2006,(15).

上一篇:软件项目管理分析 下一篇:东南亚旅游产业合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