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旅游产业合作思考

时间:2022-08-31 12:57:04

东南亚旅游产业合作思考

摘要:旅游产业是一个区域展开的产业,产业链体现为一种空间结构,这个空间结构可以跨地区、跨国家的展开。基于东盟的产业协作系统来构建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可大力提升东南亚地区旅游业的整体实力。整个东南亚地区的产品若想获得吸引力,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各个国家需要通过自身的旅游产品对其他国家的产品进行补充,并与之相联系来加强自身产品的吸引力。

关键词:东南业;旅游业;合作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4.0075.01

旅游产业是一个区域展开的产业,产业链体现为一种空间结构,这个空间结构可以跨地区、跨国家的展开。旅游产业链根据各个地区的区域差异性,着眼发挥某个区域的比较优势以及核心竞争力,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为了保证产业链的完整性必须展开区域合作。以大旅游区打造旅游产业板块,成为国际旅游市场分工的一种新的结构模式,它的基本思路是打破行政区域分界,以相邻国家或者省区大宽度旅游资源密集圈和旅游产业密集带为基础,建立区域性旅游产业大板块,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布局及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彰显其旅游资源的优势与特色。这一产业结构模式将更加鲜明地凸显旅游目的地形象,迅速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

1 东南亚大旅游区的构建

构建大旅游区为整合东南亚旅游资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框架。东盟的产业协作系统,是中国及其港澳台地区,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联盟之间,在共同区域经济基础之上,循序渐进地发展起来的符合国际潮流要求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体系。促进该区域产业协作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对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强东西方交流与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国际性意义。东盟各方在市场竞争以及区域内部政治经济关系多元现象等问题上存在一定的不协调,只有通过区域产业协同整合和经济的一体化途径,才能最终解决这些难点,实现地区稳定与繁荣,维护世界和平。旅游协作区的建设可提升东南亚地区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各个合作伙伴都能从中受益,整个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同样能够得到好处。此外,全方位、多领域地加强东盟旅游区域合作,增进国家之间、人民之间的友谊,有利于维护东盟国家间和平与稳定。具体言之,通过拉动旅游业,可以促进信息、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合作。用合作与开发机制促进边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友谊与交流。

2 东南亚旅游产业合作分析

通过对旅游产业进行协同整合除了可凸显东南亚旅游特色、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外,还可以使资源相似、交叉、相邻国家由重复推出类似产品造成彼此雷同的替代关系,转化成互相辉映、特色突出、形成合力的互补关系,在品牌的宣传上不至于互相打压,由此可打破旅游业资源割据、不良竞争以及非法竞争的局面。东南亚各国的旅游产业须克服单打独斗思想,树立大旅游观,加强区域合作,借助外力,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利用周边资源优势,使各地旅游业尽快向百花齐放的大目标迈进。共生关系、共促关系、协作关系、 战略同盟关系在旅游业中占主导地位,而竞争关系则处于次要地位。充分利用东盟协作力度,会化解许多旅游经营中的矛盾,产生对整个行业的外在经济。滥用竞争会破坏行业内的共生共促关系,产生对行业的外在不经济。因此,在旅游业界建立广泛的、层次不同的、程度不同的市场战略同盟关系的产业协作,以取代过去的削价竞争竞争、恶性竞争、违约求利等的短期行为。

东南亚各国的国家规模和经济发达程度参差不齐,但是旅游业发展周期起伏较为类似,主要旅游资源和产品优势类似,旅游产品转型节奏也较为吻合,合作基础良好。区域内各国地理位置相近,多为群岛和半岛国家;自然资源也相似,多以阳光、沙滩、文化遗产而著称;经济发达水平相近;很多国家都曾是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和保护国,至今同西方国家保持了较为密切的经济联系,国家化程度较高,旅游目标市场也主要集中在日本、欧洲国家、美国等工业化国家。相似的旅游资源和共同的旅游市场,再加之东南亚国家规模较小,只有联合起来才会发挥更大的力量,综合这些条件使得东南亚国家从总体上来说,经济上的互补性远远大于经济的竞争性。

从世界范围来看,区域合作已然深入到众多国家之中。其中不仅包括不同区域国家之间的大联合还包括不同区域中个别国家之间的小合作,即次区域合作。构筑产业链要从两方面进行展开,即区域合作和次区域合作。 随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经济区域一体化,旅游行业固守僵化的发展模式,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和城市竞争后,步入区域旅游的协作时代,区域旅游合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态,加强东盟区域协作,打造精品线路的旅游环境,促进区域内资源、产品的优化和共赢,把单一零散的旅游产业要素组建成一个良好的集群,以合作应对竞争不仅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新思路,而且也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选择,跨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国际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旅游区域之间加强联系,进行竞争性合作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实现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 东盟旅游业区域合作

放眼世界,通过合作来提高旅游竞争力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世界范围内的区域合作广泛存在,像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非盟等;在亚太地区,区域经济合作也取得了极大程度的发展,如APEC、东盟组织等区域合作组织或框架。它们都成功的通过合作提高了本地区的旅游竞争力。

北美自由贸易区通过垂直分工实现美、加、墨三国之间的经济互补关系,促进各方经济发展。三个会员国经济水平、文化背景、资源禀赋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得区域内经济的互补性很强,提供了更多的专业化生产和协作的机会,促进了三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也带来旅游业的相互繁荣。欧盟已经制定了一个单一市场,通过一个标准化的法律制度,其中适用于所有会员国,保证人,货物,服务和资本的迁徙自由。1995年3月26日,关于对各类人员取消边界检查的“申根协定”在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七国之间正式生效。旨在实行人员自由流通,欧盟对人员取消边界检查,申根协议在欧洲内部建立了一个无障碍的旅游区。非盟已经采用并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将协议效力升级到大陆等级,并触及到非洲各个国家,以防止非州腐败的政治力量介入或干预,并促进非洲国家在民主、政治、经济包括旅游等各方面的发展。而南美共同体的成立必将有力推动拉美一体化进程,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文化交流和国民旅游互访往来。

从世界范围来看,只有东盟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自由贸易区。这无疑对东盟构成压力。东南亚地区未能通过一定、有效的形式组织起来形成整体优势,严重影响了各自潜力的发挥。但是目前东南亚已经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对创建一个大旅游区已有了共同的认知,并在1997年成立东盟旅游协会,从此迈开了区域合作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易丽蓉.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模型及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上一篇:广东省和江浙地区加工贸易比较分析 下一篇:论汽车内饰发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