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8-27 02:59:16

《工程地质》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对《工程地质课程》考核进行改革,通过改革考核内容,考核手段和考核方式,观察考核效果。对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工程地质;课程考核;改革模式;考核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中国工程地质学进入了现代工程地质学阶段。这一阶段,地球科学向着国际化和统一化方向迅速发展。在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道路,桥梁,隧道,水利等工程向着更高、更深、更大的方向发展。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也更多。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以及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如南水北调工程、城市地铁的发展、能源开发工程、核能利用与核废料处置等都离不开工程地质。《工程地质》课程的重要性就愈显突出。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更新。与之相匹配的考核方式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工程地质》是土木大类学生接触最早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因为它涵盖领域最为广泛,在我校也是一门学生覆盖面最广的专业基础课。

以学校《工程地质》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我们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1]和理论教学环节都进行了改革。在课程考核方面,我们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手段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 课程考核现状

1.1考核成绩比例分配不合理

考核成绩都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占80%),平时成绩为辅(占20%)来进行的。一考定乾坤。平时成绩以作业为主,抄袭现象普遍,学生缺乏个性思维。这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最致命的扼杀。

1.2考核内容不全面

考核内容都是注重理论而忽略学生的观察能力问题和动手能力。老师机械地“死教书,教死书”。学生被动“死读书,读死书。”完全是中学应试教育的升级版。这样的考核方式既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更重要的是难以胜任今后的工作。结果导致学生“高分低能”。例如地质剖面图不可能纳入期末考试的内容,因为在短短的2小时内学生很难完成一个完整的剖面图。

1.3考核形式不合理

期末考试采用的是纸质考核的方式,但在现有条件下对岩石和矿物的鉴定这些内容用传统的纸质考核方式无法进行,而必须是采用实物或幻灯片的形式才能完成。

2 考核内容改革探讨和实践

课程考核应该符合高校教育理念,即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指导。

我们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纳入考试范畴。通过学生识别岩石、矿物、地质构造来培养、考核学生细心的观察能力;通过绘制剖面图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用案例分析来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工程地质》课程的考核内容分四部分:

2.1基础知识部分:平时4次小测试,主要测试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观察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如矿物和岩石的识别,褶皱、断层的的识别和判断[2]。岩层产状的记录,地质剖面图和持平投影的绘制。

2.2综合运用能力:主要对每章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升华。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2.3野外观察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地参与。主要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分析问题。[3]

2.4综合分析能力:在前期的基础上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 考核方式、考核手段改革的探讨和实践

《工程地质》课程考核改革主要是将传统的静态考核转化为动态考核。将平时考核成绩比例提高到60%。期末考试成绩只占40%。考核方式也有变化。

将考核的全部内容分以下具体4个部分:

(1)平时小测试:这部分成绩为40%。使考核的内容更全面,夯实学生学习基础。对岩石和矿物我们采用幻灯片的形式进行考核,播放典型的矿物,岩石实物图片,让学生进行鉴定。对褶皱和断层我们也是采用播放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分析断层和褶皱的基本类型。另外将绘制地质剖面图也纳入平时测试的内容。因为时间关系期末考试无法对对这一内容进行考核。而掌握好剖面图是土木类学生成为一个出色的土木工程师所必须的。

(2)课后分组讨论:这部分成绩占10%。主要考核学生课后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活学活用。问题集中在构造,岩溶,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去查阅大量文献,并举实例来分析说明。

(3)课堂考核:这部分成绩占10%。对一些重点难点内容会有课堂提问,回答正确的同学每次加5分。这很好地促进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教”“学”之间很好的互动。

(4)假期作业:这部分成绩是额外加分,最多占10%。这个环节学生可以选择性的参与。参与的同学可以加分,有的学生理论考试稍差,但通过假期作业额外加分可以提高该课程总评成绩。不参与的不扣分。目的在于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对学生实行个性化教育以及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国庆节期间有同学去一些风景名胜旅游,或者就是自己的家乡郊游。要求学生在游乐的同时对所看到的地层,地质构造,边坡等多加观察,并运用自己所学的地质知识加以分析。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避免学生“读死书,死读书。”

(5)期末的考核方式还是传统的纸质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4 考核改革的效果

4.1通过四个学期考核改革方式实践,考核效果优良

具体体现在:

(1)避免期末考试死记硬背。因为不定期的有小考,这要求学生每堂课都必须认真的学习,消化。不能旷课。实习过程明显感觉到学生理论知识比以往更扎实。

(2)避免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课后讨论和假期作业和期末考试都要求学生必须将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很多同学的课后讨论和假期作业都很有特色。

(3)全方位的提高了学生素质。课后讨论作业不但夯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克服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假期作业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品质,提高了学生幻灯片制作的水平,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制作幻灯片。

(4)对学生实行了个性化培养,让学生有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愿望。通过老师对学生假期作业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的肯定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思想、兴趣、追求,渴望获得肯定、表扬,渴望成功的体验,假期作业为学生创造了体验成功的机会。

4.1.5营造了学习和交流的氛围。课后讨论给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开放的交流机会。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对学生的表达和演讲能力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4.2考核改革效果调查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我们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对考核改革效果组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题为4个。收到有效调查问卷109份,调查结果如图1-5所示:

从调查结果来看,考核改革是成功的,值得肯定的。

5 结束语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除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还必须要有考核方式的创新来促进和保障。是培养创新性人才所不可或缺的[7]。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考核方式的改革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对其他相关课程的改革有一定的实际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永贵,黄胜文,周德全泉等.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8(4):160-163.

[2]Price, David George and De Freitas, M. H. Engineering Geolog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 Springer, Berlin, 2009. Print.

[3]周德泉,黄生文,陈永贵等.地质勘察与地基基础课群综合综合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4):140-144

上一篇:中日两国建筑文化的比较 下一篇:有效利用微博,拓展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