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和银行在私募中的角色

时间:2022-08-27 02:57:22

交易所和银行在私募中的角色

私募投资人与其他两个主要资金来源――股票交易所和银行的相互关系,使得私募融资的供需更加复杂。

股市过热是一把刃剑。股市过热在投资退出期是喜讯,通常可以缩短等待时间,提高股价,支持短期变现敞口。但是,股市过热对于创造和搜寻价值投资机遇却是灾难。深圳创业板以及香港创业板等二级交易板块支持相对小型公司的上市融资,融资额一般小于2500万美元。因此,股市(在牛市时)成为私募基金投资人争夺中小型交易的直接竞争者,而且所有板块都乐意提供潜在退出服务。

商业扩张过程中的风暴和难题,尤其是扩张停止时,总是打击受监管的信贷机构,使其担忧不已。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0年10月提出抗击通胀的必要性,对于中国公司的可用贷款额度产生了重大影响。2011年7月,参考利率高达6.56%,银行快速地关闭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大门,不受管制的借贷利率飙升到20%-25%。高成本和有限的可用资金使得私募融资快速升温,受到广泛青睐。

对于营业时间较短或具有大胆的扩张计划的小公司,私募是唯一的选择。然而,从宏观上看,在中小企业领域,私募基金与信贷机构之间阴阳对峙状态提醒我们,在中国,私募和银行之间务实的、经常性合作没有受到欢迎。两个资金来源仍是替代关系,而不是并行的市场参与者。事实上,银行承兑能够帮助达成更多交易同时降低中小企业和投资者的风险。同时,那些审慎的银行因为风险过高而躲避中小企业,没有意识到私募投资有助于降低风险,提供宝贵的专家建议,从而进一步消除信贷机构的不确定性,防止目标公司遭遇麻烦。

这种谨慎甚至是怀疑导致的僵局引发了_一些尖锐的实践、立法和监管方面的问题。取消私募基金利用特殊目的工具(SPV)执行交易的禁令可能极大地缓解冲突。这将改善资本配置和债权与股权融资的平衡,为重要私募领域提供急需的支持和稳定的回报。从中期来看,私募现在是资助中小企业的主力。上市融资已经没有半年前那么具有吸引力,但是仍在帮助很多初级阶段的公司实现扩张,帮助(更加挑剔)企业家获得公共所有权,以及增加无形资产的流动性。投资者目睹整个市场现状时难免急躁――出口市场比2010年更加疲软,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通胀及结构改革推高劳动力成本。市盈率依然走低,越来越不是私募机构和银行实现目标的保证。正如几家西方私募机构和对冲基金指出的那样,解决金融体系不同部门间的“关系瘫痪”问题绝非易事。一些人称它为“系统紊乱”,但是这两个称谓都是指一些部门停业时,另一些部门没有展开合作而是闭门造车。制定明智地保障措施,阻止过多举债和相关的系统性风险是长期发展的法宝,这对于那些被宽松借贷弱化而难以发挥关键作用的机构来说是急救工具,比如疲软的股市和私募机构。这些限制措施也许还有助于推动竞争对手寻求成熟市场出现的互利和对等责任。

私募与银行和股票交易所的摩擦是中国金融系统“进行中”状态的典型症状,而非天然冲突。保持当前的实践、调节和立法速度,不到十年,他们之间的互利将成为现实。诚然,中国人民银行开展明智的监管改革的意愿和能力应该集中在培养健康的相互作用,尤其是私募融资方和出借方的互动,并克服当前彼此替代的对峙状态。

上一篇:三招搭建LP粉丝团 下一篇:资产运营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