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导向的《建筑构造与识图》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27 02:48:29

基于行动导向的《建筑构造与识图》教学设计

【摘要】:教学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有效实施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保证。本文在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指引下,根据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具体研究了《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设计,展示行动导向在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基于行动导向课程教学设计的要点和方法。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 建筑构造与识图 教学设计

Abstract: The design of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teaching,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we must design the teaching process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According to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theory, this article shows the main point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taking the cour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drawing recognition》 as example.

Key words: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drawing recognition; design of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 C4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开展得热火朝天。高职院校竭力探索适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途径, 教学模式、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训模块探索与基地建设、教学评价等成了高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想,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成了必然选择。如何实现行动导向教学?每门课程都要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设计。本文对《建筑构造与识图》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完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行动导向的教育思想

(一) “行动导向”一词的由来

“行动导向”作为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范式,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德国首先形成和确立下来,成为迄今为止德国职业教育的主流思想。近年来引入我国,并逐渐被职业教育领域人士接受和重视,从而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而迅速传播。

“行动导向”教学范式产生的基础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职业学校和企业教学实践的变化及对职业教育原来的学科系统性教学活动的批判性认识。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在德国联邦政府及工业企业的支持下,德国开展一系列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推动了不同形式的行动导向教学活动的应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成为这一时期职业教育领域最广泛应用的概念,围绕这一教学范式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其中澳大利亚学者凯米斯对“行动导向”教育思想做出了最好的概括性阐述,即“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二)行动导向的定义

曾在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任职的劳尔-恩斯特女士指出,行动即学习原则。行动导向教学须根据完成某一职业活动所需的行动以及产生和维持行动所需的环境条件来设计、实施、评价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确定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而这里的行动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其基本特征包括:第一,可以从多种可能的行动方式中选择一种方式;第二,可以在行动前对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预测,从而通过有计划的行动,有目标、有意识地影响行动的结果。行动导向教学的实质是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发展;其设计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组织的起点,并要求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其参照标准是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典型特征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提供必要条件,学生乐意学习、自愿学习且能够独立学习。其典型特征可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性:学生手脑并用,全面发展;根据实现预定行动目标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学习内容全面;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可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全面;

(2)主动性:行动导向教育思想更注重人性,认为人是自我负责和不断优化的,能在实现预定目标过程中进行批判性自我反馈,从而主动学习和改进;

(3)参与性:行动导向教学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当中;

(4)开放性:学生可自主选择达到既定目标的行为方式,其行动和学习方式都是开放的;

(5)螺旋上升性:行动导向教学要求增强学生识别能力,注重提升其行动能力,鼓励学生按照计划、通过行动体验来完成任务;通过“手脑”协调,使认知能力、系统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充分内化;同时还注重个性培养,增强其承担任务的勇气和完成工作的信心;几方面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螺旋上升的效果。

二、《建筑构造与识图》教学设计

(一)设计的基本内涵

教学是为了达到学生学习目标对学习过程及学习资源进行安排和实施。教学过程又可分为三个密切相关的环节,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其中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等进行构想,是教学的先导性环节。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就无法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也无法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模式设计

在上述行动导向教学相关理论的指引下,我们首先根据《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特点确定教学模式设计的几个原则:

(1)从教学生“学会学习”目标出发,使职业教学从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将学生的学习与学生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2)在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学的主持人。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

(3)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知识”,而且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

(4)“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原则:即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

(5)一体化原则: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教育与德育一体化。

遵循以上几个原则,《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采用任务引领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建立以真实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引导创设出各种场景,把学习主题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任务活动组织教学。在任务引领下,通过现场对照看图、实物观察、模型观摩、绘图、说图、评图等,让学生感知、领悟知识与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设计任务时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以螺旋式上升。以两套实际工程项目图纸识读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将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合教学、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职业能力。

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系统设计教学过程,课程实施分为六个教学步骤,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步骤如图2所示。

(三)教学目标、教学项目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绘图与识图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意识,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专业能力培养目标:

(1)树立安全和环保意识

(2)具有空间想象能力

(3)会使用制图工具和用品

(4)能绘制建筑的平、立、剖面图和详图

(5)具有建筑施工图识读的能力,能分析解决整套建筑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或矛盾

(6)掌握建筑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

(7)明确建筑工程实际中常用的投影图

(8)掌握正投影的理论以及房屋建筑制图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9)掌握建筑的概念、分类和民用建筑的基本组成及构造

2)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目标:

(1)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所要求的职业道德

(2)具有较好的新技能、新知识学习能力

(3)具备良好的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4)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5)具备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优良品质

2、教学项目设计

学习项目 学习任务描述 学习内容

项目一 课程认知与岗位认知 任务一 施工现场参观

通过施工现场参观,了解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岗位、生产过程及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了解将来的就业去向,了解《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对将来岗位工作的作用。撰写一份参观总结。 建筑的概念、分类、组成

建筑工程建设的程序

本课程的内容、特点

就业方向岗位群相关知识

计划能力

总结能力

任务二 制定课程学习计划

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看课件、教师和学生讲解等方式了解建筑的概念、建筑物的分类、工程图样的作用;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特点、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结合自身情况和特点制定本课程的学习计划。

项目二 组合体投影图绘制与识读 任务一 线型练习图抄绘

为了熟悉建筑制图标准同时了解比例、尺寸标注等制图知识,抄绘一张线型练习图(附后)。要求图样绘制正确、符合制图标准,布局合理、线型分明。 制图工具用品的使用;

建筑制图标准;

投影的概念、分类;

三面正投影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绘制与识读建筑工程图样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基本体:三棱柱、三棱锥、圆柱、圆椎的三面投影图的绘制方法;

组合体组合方式;

组合体投影图画法;

组合体投影图尺寸的组成;

组合体投影图尺寸的标注方法及注意问题;

组合体投影图的识读方法。

任务二 基本体投影图绘制

弄清什么是三面正投影图、什么是基本体,自主确定基本体的大小,分析基本体的三面投影情况并按制图标准把各基本体的三面正投影图绘制到图纸上。要求图样绘制正确、布局合理、图面整洁、线型分明。

任务三 组合体投影图绘制

该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基本体投影的基础上,掌握组合体投影图的画法、尺寸标注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任务四 组合体投影图识读

根据给出的组合体的两面投影图补绘第三面投影图或做出组合体的模型。通过识读投影图,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组合体投影图的识读的方法步骤,提高空间想象力和读图能力。

实训一 观察教学楼前的台阶,绘制其三面投影 形体分析,组合体三面投影图的绘制

项目三 建筑构造图识读 任务一 剖面图断面图绘制

根据给出的投影图或直观图绘制剖面图或断面图。 剖面图和断面图的形成和画法;

剖面图和断面图的形成原理;

剖面图与断面图的类型和适用情况;

常用的材料图例;

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图示方法与画法;

墙体的类型;

砖墙的基本构造和细部构造;

隔墙构造;

墙体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楼板层与地坪层的组成;

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构造;

楼地层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楼地面的构造;

工程做法表的识读方法;

楼梯的组成与尺度;

钢筋混凝土楼梯的类型;

楼梯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楼梯详图的识读方法;

楼梯的细部构造;

屋顶的作用和类型;

平屋顶的排水方式;

平屋顶卷材防水屋面基本构造和细部构造;

刚性防水屋面基本构造和细部构造;

屋顶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变形缝的概念和类型;

变形缝在基础、墙体、楼地层、屋顶处的构造;

变形缝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类型、组成;

主要结构构件的类型和构造要求;

单层工业厂房的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任务二 基础构造图识读

根据给出的基础平面图和基础详图能够判断是何种类型的基础,完成识读报告。

任务三 墙体构造图识读

抄绘给出的墙身详图,抄绘过程中识读图中外墙墙脚节点构造详图、窗台节点构造详图、过梁及楼板处节点详图,掌握墙身及细部构造、以及详图识读的制图标准。并能够根据墙身详图中的索引符号查阅相关的标准图集,读懂其它墙体构造详图。

根据给出的隔墙构造图,完成识读报告,说明隔墙的构造要求。

任务四 楼地层构造图识读

根据案例图纸中给出的楼地层构造图或工程做法表或工程做法索引制作楼地层、楼地面的模型,每组制作至少一个楼地层的模型和不少于两个的楼地面的模型(各组尽量不重复)。制作材料可采用硬纸、泡沫塑料、海绵等,应清楚每一构造层次所用的实际材料和厚度,尽量符合实际比例

任务五 楼梯构造图识读

根据给出的楼梯详图(楼梯平面图、楼梯剖面图、楼梯节点详图),识读楼梯类型、各部分尺寸标高、踏步数量、门窗设置、细部构造等内容,写一份识读报告。

任务六 屋顶构造图识读

参观教学楼和西七公寓楼屋顶,根据给出的屋顶平面图和详图,完成屋顶构造图识读报告。内容包括屋顶的类型、排水方式、排水装置、坡度和排水管设置、防水构造、细部处理等。

任务七 变形缝构造图识读

参观教学楼和西七公寓楼变形缝设置,根据给出的西七公寓楼图纸,查看西七公寓的变形缝墙体、屋顶处的构造处理,根据索引符号查阅标准图集,画出墙体、屋顶处变形缝构造图。

任务八 单层厂房构造图识读

制作排架结构单层厂房的模型。

实训二 观察身边建筑的楼梯间,绘制其楼梯平面图、楼梯剖面图 加深对楼梯构造的认识,提高楼梯详图识读能力

项目四 建筑施工图识读 任务一 首页图建筑总平面图识读

按照学生工作页的引导完成案例图纸中首页图和建筑总平面图的识读,写一份识读报告。 总平面图的内容,图纸目录、设计总说明、工程做法、门窗表里所包含的内容

建筑平面图中图名、尺寸标注、房间位置、剖切位置和详图索引标志

建筑立面图中图名、尺寸标注、墙面装饰

建筑剖面图中剖切位置、剖视方向、尺寸标注

建筑详图标志及详图索引标志、各详图做法;

建筑施工图绘制的方法步骤。

任务二 建筑平面图识读

按照学生工作页的引导完成案例图纸中建筑平面图的识读,写一份识读报告。

任务三 建筑立面图识读

按照学生工作页的引导完成案例图纸中建筑立面图的识读,写一份识读报告。

任务四 建筑剖面图识读

按照学生工作页的引导完成案例图纸中建筑剖面图的识读,写一份识读报告。

任务五 建筑施工图绘制

在识读案例图纸的基础上,熟悉图纸的细节,抄绘案例图纸中的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各一张,要求绘图正确、符合制图标准、布局合理、图面整洁、线型分明。

实训三 观察身边的一幢建筑,绘制其建筑平、立、剖面图(草图) 加深对建筑施工图的认识,提高建筑施工图识读能力

实训四 施工现场见习 在施工现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熟悉岗位(群)工作内容

项目五 结构施工图识读 任务一 基础图识读

完成案例图纸中基础图的识读,绘制指定基础或承台的平面图和截面图。 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和结构施工图的组成;

平面整体表示法;

基础、梁、板、柱施工图的识读。

任务二 钢筋混凝土柱识读

完成案例图纸中指定柱的识读,绘制指定柱的立面图和截面图。

任务三 钢筋混凝土梁识读

完成案例图纸中指定框架梁的识读,绘制指定梁的立面图和截面图。

任务四 钢筋混凝土板识读

完成案例图纸中板的识读,绘制指定板块的平面图和截面图。

实训五 企业识岗 在施工企业参与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体验施工员、质量员等岗位角色。

(四)教学方法设计

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为主,融合如小组讨论法、引导文教学法、练习法、成果展示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教书育人、素质教育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五)考核评价设计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家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评价应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传统的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因此,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而且,评价应侧重在要解决的问题上;应关注个体智能的发展而非与他人的比较。

在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构建了融入职业岗位资格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过程为重点,过程考核与集中考核并举,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教学思想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赵丹丹,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3]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教育研究,2005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科学出版社,2005

[5]将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5

[6]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7]壮国祯.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辽宁省弥补城镇断裂点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