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各迹地类型更新造林技术

时间:2022-08-27 02:20:19

浅谈各迹地类型更新造林技术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承担着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对保障国土安全以及农牧业丰产丰收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建设高质量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摆在林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各种迹地类型的造林特点根据生态学、造林学并结合森林经营理论进行探讨。

一、火烧迹地更新造林

1、整地方式:采取块状整地方式,保留迹地中剩余的珍贵树种,进行人工造林或(补植)。火烧迹地经清理后,采用块状整地造林,块状整地规格:50厘米×50厘米×25厘米。先铲除草皮,直径60厘米,然后刨穴,直径50厘米,深度25厘米,打碎土块,拣出杂物,将土回填穴内,穴面呈丘形。

2、树种选择:充分结合火烧迹地的立地条件,参照本地区或相邻地区保存较完整的林分,针对其树种组成和自然分布,借鉴当地造林成功经验,从中选择符合经营目的的树种。为了提高未来林分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在造林树种选择上应立足于针阔混交或阔叶混交,造林树种应在两种或两种以上。

3、造林密度:依据林木培育的目的,结合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优先选择适应造林地立地条件的目的树种的个数,确定各树种的造林比例,经计算得到较适宜的混交林初植密度,一般应掌握造林后每公顷林地上的保留株数在2500~3000之间。

4、苗木规格:根据黑龙江省林区《营林技术标准》,针对不同树种造林苗木的地径及苗高具体要求,选择生长健壮,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l、Ⅱ级苗木。

5、苗木营造:于春季土壤解冻25厘米时即开始进行“顶浆”。首先把各树种苗木按比例分配给栽植人员进行随机定植,同时又可作适当调整,使之做到适地适树,避免机械混交的缺陷和不足,使每个树种在林地上分布较为均匀。栽植苗木时先回填表土、细土适当踏实,后回填心土呈“馒头”状踩实,做到苗正,根舒。

二、采伐迹地更新造林(补植)

由于近年来形成的采伐迹地普遍为间伐和择伐两种方式。为此,对这部分采伐迹地的更新造林应依据伐前和伐后林分的树种组成结构分别采取不同的造林方式和方法。

1、阔叶混交林采伐迹地补植造林:根据阔叶混交林采伐迹地上具备萌蘖更新能力的伐根、幼苗、萌蘖丛的分布情况,每公顷密度达到1000株以上,且分布又比较均匀,只需做好阔叶树幼树、幼苗抚育和萌蘖丛的选育工作即可。每公顷密度不足1000株或萌蘖丛、幼树、幼苗分布不均匀的,需做好补植工作,其补植造林技术措施同上。

2、针阔混交林采伐迹地补植造林:根据伐后林分保留树种分布的均匀程度,结合现地实际情况,采用补植造林方式。首先进行抚育清理,除去非目的树种、灌丛及杂草,优先保留针叶幼苗、幼树,对阔叶幼苗、幼树应依据培育用途大小,结合保留密度和其分布的均匀程度再行取舍。在对针阔混交林采伐迹地进行抚育清理工序结束后,如迹地上保留的目的树种每公顷株数低于1500株时,即应在迹地上采用块状整地。造林穴规格及苗木规格等同上。补植造林密度:每公顷应为1000~1500株,采用规则或不规则补植造林配置。

3、针叶林采伐迹地补植造林:对原皆伐迹地通过人工造林而形成的人工纯林或针叶树种占有绝对优势的林分,在经过间伐或择伐后所形成的采伐迹地,由于针叶树种的伐根多无萌蘖更新能力,为此,对针叶林采伐迹地应做到先进行清理作业后,再实地调查迹地上目的树种的保留株数,当每公顷株数低于1500株时,即应采取块状整地造林,在造林树种选择上应以本着阔叶为主,针叶为辅的原则,便于造林后形成具有抗逆性的针阔混交林。补植造林密度:每公顷应为1000~1500株,整地与造林方法同上。

三、病虫鼠害迹地更新造林(补植)

首先对病虫鼠害致死木经全面清理集中烧毁,保留针叶及阔叶乔木树种,割除影响幼树、幼苗生长的灌丛、杂草,对阔叶树萌蘖丛做好选育、定株、间伐和修枝工作。在造林树种选择时避免选用易感染原病虫害鼠的树种,即选用抗病虫鼠害树种。其造林(补植)技术同针叶林采伐迹地。

上一篇:农业生物技术在我市生产及应用初探 下一篇:浅谈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