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财税政策作用的相关分析

时间:2022-08-27 02:00:40

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财税政策作用的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11(2013)03-0001-01

摘要:财税政策作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不足出发,结合财税政策的积极作用,提出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调整的相关财税政策措施,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财税政策 产业结构调整

一、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已经产生明显的转变,产业结构逐渐向合理化的方向转型,总体经济状况良好。2004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在不断增长,由2004年的159878.3亿元到2011年的亿元471564亿元,可见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都非常快。

通过分析2006年至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我们可以发现,第一产业产值的增长幅度最大,由2006年的2404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0533.6亿;第二产业产值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小,但也是在发展中稳定上升;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速度也较快,由2006年的88554.9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73087亿元,说明我国的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开发与发展。

(二)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城市化水平低,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产业结构发展速度缓慢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导致城市化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生产要素的转移,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从阻碍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按照产业结构调整的正常进程,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加快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高低又受制与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因而,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城市化水平滞后,是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主要原因,进而减缓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进程。

2.市场调节的作用有限

市场和政府共同影响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但仅仅依靠市场调节是不够的。通过市场调节有利于传统的产业结构实现既有的优化配置,带来经济的高增长,却不能带来质的飞跃,也不能保证结构性的合理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才是主导微观经济的主体,但企业自身的营利性决定了它无从兼顾社会经济的整体性和全局性,这时就需要政府干预,弥补市场失灵,财税政策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3.财税政策不完善

我国实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虽然这些税收政策有助于鼓励文化、教育、运输、金融等行业的持续发展,限制娱乐业的高速膨胀。但由于政策不完善,实施未保障,实际上并不能充分发挥调节和引导产业结构发展的作用。财政补贴政策缺乏对产业政策的有力支持,并未促使产业的结构升级。另外,新兴产业的鼓励政策不多,对科技进步的支持的财税政策不完善,高新技术产业没有得到合理的税收优惠,企业缺乏创新动力,导致高科技产业无法持续经营,产业结构没有得到合理优化。

4.绿色税收体系未完全实行,“低碳经济”未全面推广

在我国现行税制体制中,酝酿已久的燃油税和排污税的实施面临着种种问题。由于绿色税收体系涉及范围广,控制难度高,产业的标准难以界定,因而远远未能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GDP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仍处于较高水平。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基础比较薄弱,这一客观因素极大的限制了“低碳经济”的推广和发展。资源和环境相矛盾的问题比较突出,工业排污限制的体制仍未健全,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仍未改善,生态农业的局面仍未形成,法律体系仍未健全,这都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二、产业机构调整中财税政策的积极作用

总体上看,财税政策的作用主要是从収和支两方面对产业结构的形成和调整产生影响,最主要的政策工具是税收和政府投融资,运用税种设置和税率差异来调节产业结构,采用税收减免和税收优惠来优化产业结构,利用财政补贴和政府采购来支持产业结构的发展。

(一)税收政策引导产业发展

运用财税政策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主要手段包括课税对象选择、税收优惠。政府通过制定税率差异、税收减免、加速折旧等政策,保证其实施的质量,引导资本流向,拉动有效需求,从而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预期目标,定期、合理、及时调整税收政策,使之适应社会需求,进而达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的。

(二)财政补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财政补贴是政府转移性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生产性补贴和消费性补贴。生产性补贴主要是对生产者的特定生产投资活动的补贴,比如:科研补贴、环保补贴、农业补贴。通过这些补贴,政府可以有效引导生产者的经济活动投入方向,使产业均衡发展;消费者补贴指的是用于直接增加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从而鼓励消费者增加需求,合理消费。因而,财政补贴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三)政府投融资促进资金融通,政府采购调整社会需求

政府投融资活动是政府购买性支出的主要内容。政府可以通过投融资活动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化,为相应的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和财政贴息等。企业有了充足的资金,可以大力发展产业,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政府采购也是政府购买性支出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政府采购资金投入量大,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社会需求的方向,并且对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所以,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需要,进行相应的政府采购,调整采购的结构和规模,有利于引导资金的流向,促进资金融通,增加特殊行业竞争力,进而帮助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

三、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财税措施

1.实施税收优惠、减免或减让等财税政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工业化进程。

2.实施财政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发展社会主义特色农业,保障农业的基础地位。

3.实施财税扶持政策,完善借贷制度,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4.加大教育、文化的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才保障。

5.对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财政诱导性投入,将民间资本吸引到高新技术的产业上来,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应。

6.增加绿色税种,坚定税收的实施,平衡资源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促进黑龙江省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