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2022-08-27 01:19:03

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计算机、网络、教育云平台等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它的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创造型、实践型人才。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现代化,它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1]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落实点和重头戏是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即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中心的讲授式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学习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转变。这种新的教学改革的实质是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成为新课堂里教师教的基本原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关注知识的建构,成为新课堂里学生学的主要方式。因此,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在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指导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2],才能真正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教育现代化的特征。

现状与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目前中小学的课堂里,还没有完全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特别是没有完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多数课堂教学里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主要是为教师的教服务,主要应用形式为以PPT、Flash等作为教师板书扩展的演示文稿、操作及实验的模拟、教学内容相关情境的演示、教学内容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练习与训练内容的数字化呈现,等等。当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流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前,这些应用主要是为提高教师“讲授”的效率,这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仅仅是将黑板的内容变到电子白板(或大屏幕)上,还仅是一种平移式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会自发地带来思想和理念的变化,需要我们有效地利用它,目前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并没有彻底从以教师中心、讲授中心转变以为学生中心、学习中心。这种发展形势,导致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会为教育带来根本的革命性变化。

对策与创新

目前,许多学校都在学习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昌乐二中等学校的先进思想,学习型新课堂的经验,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目标是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不可否认,这些创新的课堂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有效的自学(先学),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包括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给予指导、点拨、讲解、总结以及训练与拓展等几个教学环节。这些新型教学模式都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思路和新视野,同时,富有成效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通过分析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昌乐二中的先进思想,笔者提出以下三种新型课堂教学环节。

1.自主学习

在“自学(先学)”环节,学生要积极主动、独立地进行阅读和思考,弄清教材基本的内容,进行一些探究和操作,总结已经学会的内容和已解决的问题,同时概括出不会的内容和未解决的问题。在这里,学生的学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的自学给予必要指导。通常这种指导是用教师编制的导学案、预习案等给出的。这种自学指导应当包括学习目标、问题思考导引、自学阅读要求、学法指导、自我检测等部分。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实际和学习能力,把自学指导编制成学生学习路线图。

在“自学(先学)”环节,信息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编制学生自学提纲(导学案)时可以利用网络广泛收集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的相同教学内容的自学提纲(导学案)进行借鉴,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其他教师交流,及时修订、改进自己的自学提纲(导学案)设计,利用打印的文本或者电子白板出示给学生,对学生的自学力争做到指导具体、明确、到位并且不越位。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相关知识产生的仿真情境,为学生提供要学习内容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相关预备知识等学习资源。

2.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在“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环节,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提出自己在“先学”中遇到的问题与疑惑,通过讨论,解决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新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对个别小组和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对全班小组的探究活动的状况进行组织与调控,对学生学习状况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在这个环节,信息技术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如可以利用课件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问题、学习方法和要求出示给学生,合理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或者云平台中的数字实验室软件创设实验、探究的情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再与现实世界中实验探究结合,解决问题,建构知识。

在“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实际的指导、点拨、讲解、总结”环节,学生以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包括已经掌握的内容、小组讨论的结果、个人的见解、继续发现的深层次的问题,积极互动(生生、师生互动),对学习内容获得提高性和深刻性的认识。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好课堂调控,要认真对课堂中学生学习的各种信息和问题进行筛选和提炼,对学生的困惑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点拨,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概括和总结。

在这个环节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的互动交流和展示功能及时交流展示各组学习成果,教师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情境,用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深层思考,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学生学习的总结概括和提升等。

3.训练与拓展

在“训练与拓展”环节,学生将刚刚学会与初步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升。教师要精选训练测试题,保证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突破和掌握,同时对训练中暴露出来的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和应用的不足及时反馈订正,加以解决和强化。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在因特网上利用信息技术收集训练题,并进行认真筛选,也可以利用网络与其他教师甚至学生交流意见,获得最佳的训练题组。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设计开放互动的训练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也可以使用数字化虚拟学科实验室或“几何画板”这类工具软件继续对新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在现实世界给予验证,不断拓展思维,增加创新和实践的体验。

现代技术的有效支撑

信息技术与新课堂整合是一种信息技术适应学习方式变革的应用,以上三种教学环节的应用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新课堂教学较好融合的具体方法。当然,信息带给教学革命性的改变不是只有课堂应用就可以完成的,它还需要现代技术支撑。随着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学校信息化装备的进一步加强,越来越多的学校实现了计算机云系统下的学生数字化学习终端,信息技术支撑的电子书包产品应运而生。

1.电子书包创新课堂教学

在电子书包课堂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并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及数字化探究学习工具,将其整合在电子书包的学件(各主要供学生探究学习的课件)中。教师的任务是选择和整合课程资源,设计学生学习的学案――探究学习的路线图,并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以及在学生学习遇到问题时给予引导、点拨,在学生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时相继拓展延伸、总结概括、应用提升。学生的任务是依据电子书包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与所学习知识相关的问题并加以严谨表述;经过独立思考与小组协商,做出猜想与假设;阅读教材和文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后设计对猜想和假设的验证(实验)方案;利用电子书包提供的数字化实验室及现实中实验设备进行试验和收集证据;小组合作分析与论证,得出科学结论,进行评估;最后进行应用和拓展的训练。

这样,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里真正经历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不但建构了知识,也学习了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新问题,从而能够学会科学思考的方法,培养创新的精神和实践的能力。这样的课堂里,新课程三维目标真正得到了落实。这样的电子书包课堂,已经在我们课题的实验学校中实验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这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才是智慧的应用,这种应用必然给课堂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能真正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3],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实现新课程高效的课堂教学、智慧的课堂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电子白板创新课堂教学

目前,我国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初步使用阶段,虽然电子白板系统有许多地方需要改善,但是它的优势已经受到认可,在课堂中的优势也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支持与喜爱。

电子白板不仅是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观看,还具有板书书写、保存记录、发送消息等工具。例如,发送板书功能能够有效省去学生记笔记的时间,帮助学生专心听课,与教师交流互动。电子白板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真实的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调动其积极性,通过情境的呈现,刺激学生的感官和听觉,帮助他们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面对教师的讲授,学生不用再凭空想象,声音、图像、视频等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有效接受知识,建立知识模型。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辅助课堂教学,呈现学生搜集到的课堂教学所需的资源,促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共鸣。这样,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又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在主动学习、得到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智慧。

总结

目前,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乐趣,机械学习,这种情况下,学生得到了知识,但却失去了智慧能力。因此,改变课堂教学需要重新剖析学生学习的问题,深刻思考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与问题,信息技术怎样有效支撑,使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教学优势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又得到智慧的培养。

上一篇:“不公正”的反垄断调查 下一篇:中国企业家用电影说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