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金融发展中抵押担保问题的探析

时间:2022-08-27 01:16:18

关于农村金融发展中抵押担保问题的探析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村资金的需求主体、资金用途逐渐呈现多元化、大额化,传统的小额农贷已无法满足农村多层次的信贷资金需求。抵押担保方式创新是解决农村地区融资难的根本之道。本文在对农村地区担保方式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通过抵押担保的创新有效地解决农村地区贷款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农村金融 抵押担保

一、农村信贷产品及其抵押担保方式发展现状

(一)农村信贷产品需求供给特点

随着农村经济产业化趋势,农村各经济主体,如农户、中小企业、专业合作组织、集体经济对资金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鉴于此,农村信用社对信贷服务新品种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拓展,先后推出了农户联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林权抵押贷款、营业房抵押贷款、青年创业贷款等创新品种。从内容上看,现有信贷产品只对一些拥有特定资源的生产经营型农户或中小企业起作用,而普通农户由于无足够的抵押品、保证人,一般得不到贷款。此外,养殖业较高的风险使得种养大户无法得到足额贷款支持,抑制了其扩大生产规模、发家致富的脚步。

(二)农村信贷产品抵押担保发展现状

一是仍以传统担保方式为主。农村地区担保方式仍以房产、土地等作为抵押物,存货抵押、应收账款、股权、仓单以及知识产权质押等新型担保贷款占全部贷款的不足1%。二是抵质押物种类单一。农村地区不动产抵押以房产、土地为主,动产抵押以机器设备为主。三是现有担保方式已无法满足农村金融需求。

二、农村金融抵押担保方式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保障机制缺失的制约

一是合格的担保主体较少,担保机构没有真正发挥担保作用,陇南市担保公司有13家,但注册时间短,资金较少,导致担保能力受限,担保费用明显偏高。二是农户担保贷款体系未建立。目前农村尚未建立农户担保贷款体系,限制了部分农民的贷款需求。三是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由于农业产业本质上的弱势性,加上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机构对农户贷款的风险评估。

(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制约

各金融机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不愿涉足风险较大、成本较高的农业领域,更无信贷品种担保方式创新。一是农业受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较大,收益与损失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影响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二是信贷产品成本较高。农村地域较广,农民居住相对分散,金融机构信贷人员配备和设备购置方面的成本费用较高,影响了金融机构农村信贷供给量。

(三)政策法规不完善的制约

一是房地产抵押登记不统一。《物权法》明确规定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的登记制度,但未明确登记机构。目前登记机构不统一,且存在登记机关收费过高等现象。如办理抵押登记按抵押物评估值收取登记费,甚至规定抵押登记有效期为一年,期满再登记、再收费;二是浮动抵押操作流程无明确规定。因浮动抵押物价值的不确定性,实践中很难客观准确的评估抵押物价值,导致无法准确确定抵押的比例和借款的额度;三是未明确界定应收账款出质的范围和程序。《物权法》未具体规定可质押应收账款种类,办理出质手续方式等。

(四)社会信用环境差的制约

目前,农村信用环境较差,农户信用意识淡薄,缺乏信用概念,尤其是部分贷款农户在贷款到期后,不及时履行合同规定的偿还义务。潜在风险致使金融机构难以加大农户贷款发放力度,也影响了金融机构信贷投入与创新的积极性。

(五)严格监管制度的制约

一是机构及产品准入限制。金融机构严格的准入限制,使现有金融机构缺乏外部竞争压力,加之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仍局限在传统的存贷款,不利于农村金融服务质量的改进和提高。二是区域准入限制。目前,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经营区域范围有限制,如农村信用社不能跨区开展业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构间的竞争。

三、完善农村信贷融资担保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一)认真履行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社会责任,不断加大信贷投入

人民银行要发挥好“窗口指导”作用,充分运用支农再贷款、匹配等额信贷规模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支持弱势群体就业创业。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展信贷创新,积极探索和大力推行多种适合“三农”经济发展需要的信贷新产品、信用新模式。

(二)扩大农户抵押担保物覆盖范围,提高贷款的运作效率

拓展土地用益物权、林权等新型权利可质押种类,为银行创新信贷业务提供广阔的空间。政府部门要加快对林权、湖泊权、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等权利的发证确权和依法登记工作,为农村地区有效运用上述权利进行担保抵押提供确权基础。

(三)引导和推动基层农村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业务品种与担保方式创新

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创新贷款模式,适当简化贷款手续;目前,农村信用社对农户最高授信额原则上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授信水平,在农资日渐上涨的现实条件下已难以满足农户信贷需求,因此建议农村金融机构适当调高授信额度。探索建立涉农贷款风险保证和补偿机制、小额信贷担保基金,为农村借款创造条件;完善各项抵押担保贷款管理办法,从法律上规范操作规程和贷款行为。

(四)不断增强农户金融意识,改善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通过信用乡、镇及信用示范户的评选活动,以示范作用增强农村经济体的信用意识,为担保方式创新夯实基础。二是借助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及乡村组织的合力,推广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广大农村地区的认知度。同时,加快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信息体系建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使用的便利性。

(五)进一步降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门槛

鼓励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或成立村镇银行,并运用其成熟的担保技术和经验开展农村信贷。同时,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入驻农村,与农村信用社一道,分层服务,适当竞争,共同解决“三农”发展面临的资金难题。

作者简介:王亚娟(1982-),女,陕西咸阳人,研究生,经济师,200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上一篇:金融工具创新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关于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思路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