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改培训的学习与领悟

时间:2022-08-27 12:48:45

对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改培训的学习与领悟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从内容上强调了过程,不仅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而且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当然,认真听讲、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仍然会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新课程更加关注的是:(1)数学学习是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2)学习不再是一种被动吸收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主要的学习方式;(4)学生的数学学习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

而这次教育课程的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彻底地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在本次课改培训进修中我的提高

1.思想意识得以提高

进修心得之一就是使我的思想意识有了提高。众所周知,做一个普通数学教师容易,但是,要做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则很难。尽管如此,作为一名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既然以教育事业为生,就得竭尽心力搞好本职工作,并尽可能地体现出自己的精神价值。同时,我们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才能是一个真正的教师。

2.专业知识基础得到夯实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是全面系统的学科本位知识。以往,我只是研读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资料,习惯于积累一点一滴的知识素材。现在,有培训学习网页了,在这里所有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科学系统,有标可依,有律可循,学习起来方便至极。这个学习页面的课程设置,突现了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的特色。在这个学习页面上,通过老师引领,帮助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帮助我认识并掌握了数学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

二、通过进修得到的领悟

1.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也是引导者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新教材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生动有趣,呈现方式丰富而开放。由原来教师的教本转变为学生的学本,更似儿童喜爱的课外读物,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

2.对课堂教学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1)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很少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够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是否与自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一味怨学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其特点之一就是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以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达到及时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2)要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要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也就是要以生为本,即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此并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自然就是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势。这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因此,教师的主体地位主要应体现为“如何导”,即课堂教学的组织、思维的启发引导、问题的点拨、质疑和解答、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恰当的表扬与鼓励等,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为“怎样学”,即能否自主思考、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勇于质疑等,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的接受者、被灌输者。

(3)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远远比不上他获取结果的过程重要。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重要的前提是给予他在学习和研究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这样,他的体验才是幸福而自信的。传统的教学中,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教师充分地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学生通过课件演示,形成了对分数意义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在具体的折一折、涂一涂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表述,并展现了对不同图形的判断、理解。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演示、观察及联想,对分数表示的意义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由最初的表象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逐步发展到建立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这些数学知识并不是在教师直接地灌输中给予的,而是学生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发展了数学思考能力。

(4)要学会欣赏学生

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老师的关注中,不仅会喜欢老师,喜欢上课,产生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还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愉快地去学习。

3.更关注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相比其他文字课还是更高的,但远远没达到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少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克服困难的意志不坚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不够;不在意了解数学的价值,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不会主动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勇于质疑的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还有待培养。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课堂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的实施者――教师和学生,尤其是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总结提高。总之,参与新课程培训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给自己一个新的定位。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共识。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具有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河南省睢县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保险产品销售创新阻碍以及破解策略思考 下一篇:此“新”游客非彼新游客:满足中国出境游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