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在城乡电网改造项目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7 12:35:26

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在城乡电网改造项目中的应用

[摘 要] 某窍绲缤改造项目特点和审计实施特点出发,分析得出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是城乡电网改造项目审计最适合的方法,描述了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的内涵、特点及具体应用。通过风险导向型审计在关键环节关键风险点上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和风险识别,促进工程项目规范管理,节约工程造价,提升管理水平,抓关键风险点,规避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

[关键词] 审计;配网;风险;方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015

[中图分类号] F2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028- 03

0 前 言

2015年,国家启动了新一轮城镇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项目,该项目由国家专项资金投入,投资大、时间紧、任务重,资金规范使用外部检查压力大,项目规范化管理要求很高。

城乡电网改造项目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这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拉动和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随之而来的投资资金的使用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也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工程审计作为调查了解资金使用状况以及提高工程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随着城乡电网改造项目的推进,审计工作已成为规范资产管理、控制风险的重要保障。

1 城乡电网改造项目审计实施特点

1.1 城乡电网改造项目的特点

城乡电网改造项目相对于一般工程项目,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点多面广、项目投资大。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分散性大,设计方案和技术复杂、专业性较强,投资额巨大。二是强调建设一体性。城乡电网改造项目要求全面提升城乡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适当提高建设标准,架空线路、杆塔、电缆、断路器等主设备容量、导线截面等参数标准要基本做到“一步到位”,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力推配网典型设计,标准物料,标准工艺,推进配网项目标准化实施。三是变更较为频繁。配网工程项目一般建设在户外,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设计和招标之初,应综合考察项目的地形、基础设施、材料、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物料价格等因素。实施过程中,容易存在政策处理不顺畅,设计变更较为频繁等因素。四是项目管理力量相对不足。城乡电网改造项目投资主体和管理主体是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对于其他高电压等级的项目,管理人员相对不足。

1.2 城乡电网改造项目审计实施特点

城乡电网改造项目审计实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审计要求高、范围广。要求工程项目审计面全覆盖,工程资金全额审计,管理流程在线监督,关键环节重点监控。要求由事后审计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将审计工作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每个环节合法、合规。二是存在较大审计风险。由于配网建设项目审计工作具有周期长、审计内容多且技术经济性较强、审计方法复杂、审计范围广以及审计要求高等一系列特征,而与此同时,工程审计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员数量较少、业务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平衡等问题,造成审计效果不够理想,审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三是审计未能完全满足项目管理需要。城乡电网改造项目投资主体是县级供电企业,县级供电企业的内部审计在管理基础、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规范意识等方面有其历史性和特殊性,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导致工程审计人员相对紧缺和日益增长的工程投资额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审计咨询服务,监督职责等方面未能完全适应城乡电网改造项目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工作需要。

基于上述特点,城乡电网改造项目审计应当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来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防范风险。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是新增城农网工程项目审计最适合的方法,通过风险导向型审计,抓关键风险点,规避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加大管理力度,提升管理水平。

2 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的应用

2.1 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的内涵

随着内部审计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的千变万化,内部审计工作应全面推行风险管理模式,把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和方法贯穿到整个审计全过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就是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防范经营及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为基础,也就是指审计部门在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中都要关注风险,以风险为导向,通过对风险进行全面剖析,提出管理建议,出具审计报告,结合业务活动中的热点、管理中的难点、领导关注的重点,经营决策中的风险点等予以审计重点监督。切实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体的来讲,审前控制风险的具体工作,是要通过风险评估的方法,找准城乡电网改造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点,以此来确定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审中控制风险的具体工作,是要用合适的审计人员从事合适的审计工作,根据风险点的优先次序,合理配置审计力量;审后控制风险的重点工作,是对发现的风险点进行评估、判断,保证审计结果的可靠度。

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第三方审计不同,前者目的在于通过对风险的评估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有效降低风险,具有内部审查的性质;后者的主要目标则是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性提供合理保障,满足财务报表使用人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因此风险导向审计具两大特点:一是审计对象是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通过审查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筛选出关键风险点以加强应对;其次,与第一条特点相反,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又能够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供了现实指导。这种相互依赖的特点,在目标清晰的情况下,节省了更多审计资源。

与传统的审计方法相比,风险导向审计的优势在于,通过对被审计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找出高风险的控制点,从而合理配置审计资源,降低审计过程中的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2.3 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具体应用

通过分析城乡电网改造项目的各种风险,对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从而确定审计重点,以此制定内部审计计划,将综合业务能力强的审计人员分配到高风险领域,确保重要风险得到优先安排和重点审计。以项目建设管理流程为主链,采用风险管理策略,依托相关审计管理政策法规,确定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的项目前期管理阶段、项目投资计划管理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招标阶段、项目合同订立阶段、项目施工阶段、项目建设结算阶段、工程项目竣工决算阶段等管控阶段。通过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仔细分析,列出关键环节关键风险点,予以重点监督。详细分析城乡电网改造项目的主要问题和风险点,提出相应的工程项目审计重点与方法,从而提高工程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

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所采取的审计实施步骤为:目标――风险――控制的路线,通过分析影响城乡电网改造项目管理中的各种风险,从而做出科学、合理、严密的审计工作计划,对高风险区进行重点审计。

3 成效分析

3.1 提高工作效率,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在城乡电网改造项目中引入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把握主要矛盾,规避主要审计风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法和审计需求资料,培养工程审计人员风险识别意识,规避审计风险,有效节约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工程审计人力、物力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从而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3.2 规范项目实施,有效防范风险

归纳总结城乡电网改造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的管控阶段等建设阶段的风险点,分析配网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通过工程审计风险点研究,提高城乡电网改造项目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控制造价成本和规模,保障配网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项目投资效益,保证城乡电网改造项目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促进工程项目规范管理,节约工程造价,可产生较大企业综合效益。

3.3 促进协同监督,发挥监督合力

通过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的研究,明确项目实施各阶段的关键风险点,设置实时监控指标,以便运营监测中心开展数据实时监测,把关键风险点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监察部,对关键岗位、关键问题开展效能监察和监督,发挥审计、监察、运营监测中心协同监督作用,避免造成重复监督、资源浪费。

3.4 促进人才培养,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通过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的研究,加强了审计与项目管理部门的融合,锻炼了人员和队伍,提升了综合素质,加强了业务能力;不断充实完善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审计人员辨证思维的能力和审计取证,分析研究的能力;促进审计人员思考,拓展思维,着重综合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的培养;把有限的计资源配置在关键环节,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影响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均.浅谈在电力配网工程审计中如何发挥监督作用[J].投资与合作,2013(1):259.

[2]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务实发展[J].会计研究,2004(4):47-51.

[3]钟蕾.浅谈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3).

[4]施妍,邓单月.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建筑项目风险导向审计[J].经营管理者,2015(6):336.

[5]卢薏,李杰,董哲恒. ERP环境下的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控制型审计探索和实践[C]//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8-148.

[6]孙素苗.电网建设工程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10.

[7]Lai Yifei, liu Wei. Game Analysis for Audit and Supervis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Networking & Mobile Computing,2007:34-36.

上一篇:拉链头压铸模的设计 下一篇:高校智能化报账的实现途径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