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的视角构建课堂

时间:2022-08-27 12:07:42

以课程的视角构建课堂

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校长,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教师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只有使我们的孩子成长为高素养的人的情况下,专业能力才有价值。”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课程是学校教育培养人、实现教育目的“中介与桥梁”。笔者像大多数老师一样,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一直以来钟情于自己的专业、醉心于课堂,把它们当成自己安身立命之本,总想在课堂里、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找出“高效”的出路。只是教学改革以来,全国各地各种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实践证明,教学改革如果不走出课堂,不走出专业、不走出学科,则“高效课堂”的追求可能变成“高分课堂”,可能始终无法获得教育教学改革的真谛。因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教育人、培养人,而完善的课程建设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对教师而言,走出课堂、走出专业后,教学改革要走向何方。

一、 以课程的视角重建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程序:从价值观的重建入手,先明确学科教学的价值,确定教学主题――然后围绕教学主题,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整合,补充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最后围绕教学主题,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重建教学过程。

教育之魂在于教学生如何做人,做善于思索的人。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倡导核心价值观,不断优化学生的心态,培养学生的良好文化素养,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作为制图教师,只有先明了学科教学的价值,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严谨、精益求精的学习习惯,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才能很好地在课堂中运用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探究教学、研究性学习等教学与学习策略;有了正确的教学过程观,才能把教学过程理解为“预设―生成”的过程,而改变过去“预设―执行”的教学过程。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取代教案

编写教案只需写清“教什么”和“怎样教”的内容。而课堂教学设计侧重理论分析,具有居高临下的指导价值,包括课程编写意图依据、教学理论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教学设计要因材施教,真正将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设计过程中,目标性要强。比如设计问题要小而具体,有层次,有梯度,便于学生思考。

2.确立教学主题

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设计教学主题。这个主题,就是指在课堂教学目标中,起引领作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是这个核心的价值观目标,成为贯穿全单元或全课的主线,将正确的价值判断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二、教学内容的开发和重建

在确定了教学主题后,围绕教学主题重新架构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使学生在学习中悟道、成长。当前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推陈出新,而我们教材的更新却比较迟缓。这样,制图课根本谈不上发挥引发学生兴趣的功效,也就不可能适应贴近市场的需要。所以不能坐等新教材出版后再将新教材的最新内容讲授给学生。怎么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整合教学内容要坚持:“ 一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课标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以学生实际和教师实际为出发点。

1.创造性使用教材

依据课标,对教材中过偏、过难内容实行减法,多元素开发资源,补充、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依据教学主题和课标要求确定教材主题,进行企业调研,咨询专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及呈现顺序;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等。

2.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在丰富课程资源中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素养。课标指出:“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实验室、图书馆、实践教学设备、互联网以及教师、学生、家长等人力资源。”

一是充分发掘教材资源。充分发掘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不但可以引导学生钻研教材,加强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严谨、细致的个人作风大有裨益。

二是重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需要丰富的资料进行创新设计,以方便、快捷、信息量大为特点的网络资源就很好地适应了这些需要。尤其是在创设全新的情境方面,视角多样的网络资源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重视机械实践资源。实习设备及产品的加工输出,都是很好的资源参照。资源的利用过程实际上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创新的过程、培养学生考察和探究能力的过程。

三、课堂教学过程的重建

构建教学过程需解决三个问题,实现两个转变,倡导一种学法。

1.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自始之终把教学主题当做一节课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多少东西才是真正的目标。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主题教学目标的达成;二是 “学生是否每一分钟都有事可做?”始终把教的过程当作评价的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作出应对策略;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学生是一群活生生的人,其思维充满不确定性。课程视角下的预设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给自己预留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弹性空间,让自己能够有把握地根据学情变化,随时添加或删除预设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突如其来”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动态地生成知识和新的问题。

2.实现两个转变

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从“以教定学”到“以学定教”。

对教师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坚持 “三化” “两关注”原则。“三化” 是指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理性的事情感性化。实施两个关注:一是课堂教学中争取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教学过程的育人性,知识内化的灵活性、学生受益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以及教学的人文性。二树立起“尊重差异、追求个性”的现代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单纯接受性学习,到探究性、合作性、接受性等多样化的学习。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落实四项基本权利: 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四项基本权利:拥有参与的权力、出错的权力、质疑的权力、适度“越轨”的权力。教师应让学生保持思考,时刻有事可干并且应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适度允许学生在求知过程出错,关键是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法。通过对课堂教学要素的协调和教学机制的完善,为学生建立一个活泼、民主、积极、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

3.倡导运用展示对话学习,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核心。实现教学和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方式:将展示对话学习引入课堂。教师智慧地“闭上自己的嘴、启开学生的嘴”。将展示对话的权力还给了学生,让他们通过展示对话来发现问题,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习的目标。师生、生生在课堂学习中对话,达到丰富情感、激活思维、开启智力、促进发展的教育目的。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展示对话学习方法是一种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促进情感发展的良好学习方法。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上一篇:关于深入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浅谈技校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