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高尔夫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时间:2022-08-26 09:23:37

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高尔夫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摘 要:近年来,高尔夫产业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回顾了国内外有关高尔夫产业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多年来高尔夫产业发展的三大驱动力,并就现阶段高尔夫产业特点做了具体的SWOT理论分析,最后展望了我国未来高尔夫产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SWOT分析;高尔夫产业;发展趋势

一、引言

从高尔夫发展的历史而言,最早的高尔夫运动起源于十四世纪苏格兰牧羊人的游戏,后发展为苏格兰的国粹运动,并出现在苏格兰议会的文件中,这是唯一一个有议会文件记录的说法。此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演进,高尔夫运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普及,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休闲运动。1916年,高尔夫运动首次传入中国,第二年上海出现了全国第一家高尔夫总会。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高尔夫运动的流行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现代社会人们渴望提升生活质量,向往自然休闲环境,热爱休闲运动方式,寻找高尚的社交渠道与方法,高尔夫运动则满足了现代人这种需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此外,在各种国际峰会或企业谈判中,高尔夫也经常被列为活动内容之一,作为高层人士非正式场合交往促进沟通合作的重要渠道。

高尔夫运动是一项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体育休闲运动。目前,业界已达成这样一个共识,传统意义上,高尔夫被定义为一项体育运动。事实上,在现代中国,高尔夫运动所代表的西方文化特征和中国人消费观念的契合,使得高尔夫运动不仅超出了体育运动的范畴,甚至整个高尔夫产业也不再局限于单纯意义上的某一行业,而是一个跨行业、多领域的产业链条,囊括了高尔夫制造业、高尔夫旅游业、高尔夫文化产业等诸多相关的产业领域。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于发展地方生态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纵观国外学者对高尔夫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尔夫运动相关的旅游、体育竞技、文化等服务产业,在这些研究中,学者们都注重发展高尔夫产业对当地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美国学者布伦南(Brennan)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高尔夫球场的有效管理与"自然界的发展"具有重大关系,建议在环保的前提下科学经营球场;普里斯特列(Priestley)认为合理的城市景观规划、完善的法律政策和良好的社区环境是实现高尔夫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今后高尔夫产业发展将面临经济利润、环境整合和发展以及文化认同感等多个方面的挑战。此外,促进经济发展是高尔夫产业发展的动因之一,英国学者马克(Marc)认为,在全球新的经济条件下,高尔夫产业产品生产的专业化是高尔夫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竞争力的优势因素之一,而其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服务的及时性都成为高尔夫企业生存的挑战。

目前,国内高尔夫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学术论文还不多,缺乏有效地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最早的是郁小平、夏洪胜和何莽(2004)在"我国高尔夫旅游开发探讨"一文中探讨了我国发展高尔夫旅游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思路和应注意的问题。李子超、韩烈保(2009)的"高尔夫旅游研究现状探究"一文认为,中国高尔夫前景广阔,高尔夫球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和税收、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张本俊和马利亚(2008)在"浅析我国高尔夫产业"一文中对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作了详细分析。总的来看,由于我国高尔夫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对高尔夫研究的时间还不长,特别是在现阶段,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缺乏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完整的产业政策和规划,因此更需要业内人士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三、我国高尔夫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驱动力分析

(一)我国高尔夫产业发展现状

与国外动辄上百亿美元的高尔夫产业市场相比,现在我国的高尔夫产业链不完善,整个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开发高尔夫球场后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们对高尔夫运动专属于有钱人消费的片面认识,高尔夫球场建设非理性,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等等,具体如下。

1、高尔夫产业政策缺位与产业结构的失调

尽管目前全国各地建立了200多个高尔夫球场,但有关的政策环境和产业结构尚未成熟。本应由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迟迟没有到位,各地个别违法、违规建设的球场并不鲜见,少数高尔夫投资商打"球""、偷步"建设,损害了高尔夫球运动的良好形象,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同时,产业政策和制度的不完善进而导致高尔夫产业结构的失调,全国各地的投资商为了快速占据当地市场,纷纷划地修建球场,导致当地高尔夫产业发展过热,最后不仅造成产业内部恶性竞争,也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自然环境的极大破坏。

2、民众对高尔夫运动认识的错位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社会贫富差距的悬殊,许多人将打高尔夫球作为有钱人彰显财富或开展社交活动的表现,认为这是专属于社会上层人士的奢侈运动。人们并不知道高尔夫在西方是一项老少咸宜的全民休闲运动,普通民众对高尔夫的传统和历史文化缺乏了解,缺少一种真正的高尔夫文化氛围,再加上国内过高的消费价格和一些影视作品的渲染,这些因素都从负面误导了民众对高尔夫运动的认识,使人们在心理上对高尔夫运动产生了有意的排斥和反感。

3、高尔夫球场对自然环境和城市规划带来负面影响

高尔夫球场作为占用土地资源最多的体育项目之一,不仅加大了土地资源的供求矛盾,还给当地城市建设规划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球场在初期建设过程中周围生态环境难免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草坪的维护也将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再加上经常喷洒的各种杀虫剂、杀菌剂和化学用品。这些农药和化学用品会通过雨水渗流到水域和土壤之中,毒化土壤、污染地表及地下水源。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环境遭到了破坏,经济发展也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我国土地资源有限,按国家政策可耕地不得用于球场建设。考虑到我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用地极为紧张,修建高尔夫球场所需的大量土地面积有可能威胁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市政建设,甚至影响到当地的民生。

(二)我国高尔夫产业发展驱动力分析

1、市场环境驱动力

高尔夫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老少咸宜的运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这项在西方国家已经普及化的休闲运动,在我国正迎来第一个发展高潮。目前,中国高尔夫消费人群有450万人,年增长比例达30%,建成并开始营业的球场有500余家。我国高尔夫球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三大经济圈,而海南、云南、山东等地因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正在尝试发展高尔夫产业,西部地区因受自身经济条件和区位限制,发展较为缓慢。据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高尔夫产业值已超过600亿元人民币,潜在的高尔夫消费者多达2000万,根据中国经济的增长水平,预计2015年将赶超日本,到2020 年中国的高尔夫消费者将达到5000万。

2、制度环境驱动力

一个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市场供需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制度因素的制约。所谓制度因素,主要反映在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规则、行为规范的具体组合上,即经济资源配置的合理和政策内容的具体化。同样,高尔夫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规范和引导。政府制定稳定、科学的政策,不仅可以规范、引导高尔夫球场建设,抑制过度投资,还能使当地经济和资源环境水平与球场建设相协调,引导高尔夫产业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只有健全的产业制度和政策,高尔夫产业才能按市场规律来运作。所以,高尔夫俱乐部应准确地把握政府的各项政策,有效地组合政府制度、政策资源,并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力。

3、产业供应链驱动力

高尔夫产业能否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关键是能否实现球场运营所需的原材料供应链本土化生产,形成球场与原料供应良性的循环关系。高尔夫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现阶段国内支撑的相关产业配套较少,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尽快通过采取本地化的措施和标准,针对高尔夫球场对草坪的特点,加快培育出适合各种的草种、草皮的本地化进程,推动草坪业的发展,并使球场养护中的肥料、机械等逐步实现国产化,对俱乐部运营相关活动的供应链流程进行优化,以此来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

四、我国高尔夫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良好的自然环境优势

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除了、青海等西北少数自然地理条件较差的省份外,大多数省份都位于平原、丘陵、盆地,根据高尔夫理论的体育运动属性对运动条件的要求,球场并非一定要建立在耕地上,荒地、废弃地、甚至沙滩地都能利用建设成为球场用地。其次,我国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和稳定的气候条件都有利于高尔夫草地、园林的维护与保养, 也有利于高尔夫爱好者的有效参与,种种优良的自然地理条件是我国高尔夫产业得以初步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

2、经济增长的支撑和集聚的消费市场

高尔夫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欧美)高度普及,运动技术水平以及市场化、职业化、商业化程度很高,占有全球体育赞助市场份额的5-6%。随着中国高尔夫球运动的持续发展,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富潜力的市场,高水平赛事和活动开始逐渐向中国转移,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了解、喜欢上高尔夫运动。自从改革开放后第一家高尔夫俱乐部于1984年在广东开放后,我国高尔夫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在珠江三角洲、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尔夫产业发展形成了市场的聚集地带,在环渤海的大连、青岛、威海,云南的昆明以及海南岛的高尔夫产业均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异军突起。2010年我国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998年的0.2%增至0.3% ,由此可见,高尔夫旅游产业的发展形势潜力巨大。事实证明,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体育形成一定规模时,体育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就变得更加紧密。高尔夫产业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运动休闲活动,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尔夫产业的发展潜力非常广阔。

(二)劣势分析

1、缺少对高尔夫运动的全面宣传,民众的认识比较片面

目前很多人对高尔夫运动还停留在"贵族运动"、"精英运动"的概念上,大多数民众的娱乐消遣方式还停留在"卡拉Ok、麻将和扑克"上。普通民众很难短时间去认可这种高消费的运动休闲方式。他们认为高尔夫是一种有钱人的消费运动,不符合我国全民建设与发展的体育方式,应予以取消。由于缺乏对高尔夫球运动的宣传,在一般人心目中,要把高尔夫球运动作为一种独立的旅游产品来对待,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2、产业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建高尔夫球场超过200个,若按每个球场需要各种专业技术人员500人计算,则高尔夫专业人才需求在10万人以上。而现在全国仅有深圳大学、同济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少数高校开设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的相关专业,毕业人数不超过1000人。缺乏各种高水平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与管理水平兼备的管理人才,毫无疑问给球场的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许多球场不得不得高薪聘请国外专业人士。高尔夫管理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低、后备人才资源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高尔夫产业的健康发展。

3、俱乐部投资与消费结构不合理,同质化竞争严重

很多高尔夫球场的建设一味贪大求全, 盲目投入巨额成本。从球场设计、规划、土地征用到建设、草坪维护,平均建造一所18 洞高尔夫俱乐部投资额都超过7000万元,再加上我国高尔夫运动20% 的消费税和大量工作人员的薪酬, 造成了俱乐部运营成本的居高不下。因此催生了高尔夫运动的消费价格虚高,让普通民众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为了迅速收回巨额成本,很多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多以建设和开发高档高尔夫球场为主, 忽视了普通高尔夫练习场和公众球场的发展,导致了很多高尔夫俱乐部定位趋同, 同质化竞争严重, 阻碍了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和普及。

(三)机会分析

1、把握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机遇

随着国家交通体系建设和旅游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高尔夫旅游道路更为方便和通畅,高尔夫旅游已成为一种新兴时尚的旅游方式。高尔夫行业作为服务行业和附加值高的产业,积极响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政策。俱乐部场地、会所、酒店以及练习场等的投资、生产、销售和俱乐部的运营收入不仅可以带动高尔夫制造业、建筑园艺业、管理咨询业的发展, 也可以对高尔夫运动关联产业如赛事、传媒广告、会展和科研教育产生关联经济作用,因此高尔夫俱乐部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将不断显现。这必将促进高尔夫产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2、拓宽高尔夫俱乐部收入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

高尔夫运动消费者需求的高端化、消费方式的多元化为高尔夫俱乐部实现拓宽收入渠道、提高营业收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挖掘潜在的高端客户,充分利用特定的高端消费群体吸引商家与高尔夫俱乐部合作, 银行业、汽车业、房地产等其他各种高消费行业都可以作为高尔夫运动的合作伙伴与赞助商。在广东省,高尔夫俱乐部与地产经营相结合获得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如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成功开发了系列高尔夫高尚物业项目, 被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评为中国深圳地区高档社区成功开发典范。

(四)威胁分析

1、国家政策大大限制了高尔夫产业的发展

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2001年之前,高尔夫球会缴纳的营业税率只有5%,2001年4月,国家调整了娱乐业营业税的有关政策,将原有的营业税税率从5%-20%统一改为按照20%的标准收取,高尔夫球及其他一些体育项目也被列入调整范围内,大大提升了俱乐部的营业税,再加上3%的文化事业费,球场税率达到了23%,给企业的运营成本增添了巨大的负担,限制了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 在经济形势恶化, 业内竞争加剧的情况下, 将会出现很多高尔夫俱乐部难以维系的局面。

2、高尔夫俱乐部市场定位模糊,难以实现规模化

许多高尔夫企业为了维持高昂的运营成本,一方面保持着高端会员制为主的经营方式,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运营收入,必须降低消费价格以扩大市场群体,尽量接纳更多的普通消费者。然而,当俱乐部采取大众化的市场定位时,便无法满足高端客户专用性的心理需求,会员的利益受损从而降低会员的满意度,也会导致会员流失,最后甚至威胁到企业原有模式的盈利。另一方面,要想满足大众消费需求扩大市场,其基本要求就是要有众多的球场,必须提供足够的土地资源。联系我国现有的土地资源和人口数量,难以建立起满足大众化需求所要的球场数量,也就无法实现最终企业经营的规模化。从这两方面而言,在会员制与大众化经营中做出取舍的风险相当大,企业的市场定位选择非常关键。

五、结语

受囿于成本、政策、技术和文化理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高尔夫产业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准的进一步提高,高尔夫文化和理念在今后将会逐渐走入普通人的生活,高尔夫产业也将得到迅速的发展。笔者认为,由于高尔夫在国内高昂的消费特点,未来高尔夫的形式不会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会所加球场形式,随着高尔夫需求群体的不断扩大,未来将会出现一批亚高尔夫消费群体,新的迷你式高尔夫或者室内高尔夫将成为市场的宠儿,这些特殊的高尔夫产业形态也会成为中国高尔夫产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那时高尔夫产业也会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郁小平.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马宗仁.现代高尔夫科学经营管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刘德云.高尔夫旅游发展模式[J].旅游学刊,2007,(22).

[4]安铁民.理性看待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5]王公法,宋静敏.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高尔夫球岛建设新思维[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3).

[6]赵小林.高尔夫运动产业化发展动因与机遇[J].商场现代化,2006,(2).

[7]孙雷鸣.会员制营销在高尔夫球会经营管理中的实践与应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0).

[8]陈飞.重庆市发展高尔夫旅游的SWOT 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3).

作者简介:汤伊乐(1977-),男,上海人,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院助教,硕士,从事高尔夫产业管理研究。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社会排斥下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