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6 04:36:07

浅谈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幸福地教、快乐地学――让老师真正感到教书是一种幸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老师从学生的成就中感受到学生的快乐,让学生从老师的关注中体会到幸福。这是我市首席特级教师赵磊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并落实到实处,且取得预期效果,尤其是在初中英语教学阶段。

初中英语起始教学阶段,学生英语的方法、学英语的兴趣、学英语的信心并不相同,我对我的教学班上的56名同学,男生32,女生24,在开学伊始做了一份关于英语学习方面的调查。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对英语学习信心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最大化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信心,而信心与兴趣的提升取决于教师采取的教学步骤是否有效,学生是否有更多发言机会,是否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得到发展,尤其关注学生是否能身心愉悦地完成一节课的学习。

因此课堂教学的预设计想要取得预期效果就须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而有学生、有教材就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由于学生每堂课学习兴趣的持续性不长,因此教学内容每节课无须太多,教学环节、步骤及创设情境应及时更换,在进行课堂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不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强烈的挫败感,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尝试了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导学案教学。

导学案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师生共同编写和使用学案为载体,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引导学生自学自研自评互评。导学案的设计突出的是“导”和“学”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让学生做练习,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去背一些知识点。引导学生预习下节课知识,找到不足,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深入学习。导学案教学应尽量跳出课本,把握初中英语学习各阶段的内容,有机地整合教材,才不会尽力面面俱到,而确定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而不是练英语。导学案分习课前导学、课内导学、课后导学。

课前导学即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完成,一些下节课将涉及到的词、短语、句型在此阶段内容的设计围绕本单元教学重点,利用素材,根据生词创设3-4个情境,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语言素材进行英语训练,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习惯。以七年级上册七单元导学案为例,在此导学案中有词汇预习,让学生读单词、理解其意,并用重点单词进行词法探究,而在词法探究完之后,据此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运用新词汇,在每一步骤的提示均用中文,且给出的例句也都注明中文,让学生很直观地理解教师的意图,而不是全英文地让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看了又看还是不懂,从而放弃学习。从词――短语――语法一句子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由简到难公平地给予每一个学生开口的机会和思考的机会。

课中导学――课内探究与展示。这一部分提出了单元的功能话题,着力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能将课前导学环节中学会的知识点的浮现在课内探究中提高,从而真正用英语且巩固已学到的内容。课内导学重组了教材中重点的语言项目及功能话题,让学生从导学案的环节设计中将难点简单化,利用对话练习,让学生体验参予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为载体。在发展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而展示环节则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快乐学习的成功从课堂学习中得,从同学的掌声和老师的赞许中得。

课后导学即课后巩固与运用,此环节从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学生,老师不再为作业的布置而犯愁,学生也无须再为不会做作业而犯难。巩固与练习让学生根据课前导学及课中导学的内容来进行知识点的重现,并能从之前的内容中发现相关或类似的句型、话题、素材,不但实现了知识点的重现,也学会了对英语正确的运用。

课前、课中、课后的导分为易一难一易,让每一层次的学生在每一步骤都能有惊喜、有发现、有收获。每一环节均没有展示和点评,展示环节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表现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并能在同学们点评中与同学进行分享,使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身心快乐,有兴趣,并发现自己有方法、有技能、有信心,评价的人和被评价的人都能从相互的发言中领略到学习的快乐,而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仅用很少的语言就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并充分展示出来,从而取得好的学习及教学效果。

在实施了2个月的英语导学案课堂教学之后,我对我的教学班的56名同学又做了同样的问卷调查,从运用导学案前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学生在运用导学案学习之后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信心、方法都有大幅提升,导学案设计面向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责任编校:合欢)

上一篇:体育课教学中减体重应注意的问题新探索 下一篇:2013NIAN安徽省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