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时间:2022-08-26 04:01:59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摘 要: 在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为了学生更好发展的需要。本文着重阐述在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方法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能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科研活动,从而形成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那么,在具体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看法。

一、挖掘教材因素,坚持探究教学

1.对教材上图片的利用。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常常忽视图片。教材中有很多的图片,比如有化学发展史方面的,有实验现象的,有实验操作的,有数据资料方面的。这些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还能向学生渗透化学原理与科学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转变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不能只是站在讲台上自导自演,而应该利用这些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内容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结论。学生通过对图片中蕴含知识的探究,形成更加深刻的影响,这也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营造了更加和谐的课堂气氛。

2.化学实验的改进与探究。教材中有很多实验,实验多是化学课程的主要特征。为了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落到实处,教师应该更好地利用教材,审视教材,对教材上的实验进行改进、拓展,从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二、化学实验的改进与探究

当前教材上安排了很多的实验,有老师演示的,有学生分组的,还有家庭小实验,等等,这显示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化学教师还需要灵活使用教材。教材上很多的实验有很大的挖掘空间,改进的余地,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老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应该进行必要的改进。比如,HO的分解实验的改进:除了像教材上做实验外,还可以用增加HO浓度的方式进行加热分解。比如教材上是加热5%的HO,我们可以将它改为10%的HO进行加热,同样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教材上在HO里加了少量的二氧化锰,我们可以改进为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也能使HO迅速分解。这样改进,不仅增加、丰富了实验的内容,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创建探究学习的化学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培育学习兴趣。学生有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关键在于有没有学习兴趣。初中学生生性好动,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才有克服学习上困难的力量,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要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比如,在探究蜡烛燃烧的时候,很多学生总以为蜡烛燃烧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没有什么好探究的。假如老师提出问题:蜡烛有哪些颜色与形状?它的火焰分为几层?哪层的温度比较高?为什么有些蜡烛燃烧的时候会产生很多黑烟?它燃烧后的产物究竟是什么物质,怎么确定的?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自然觉得需要认真做实验,认真观察每个细节,认真记录整个燃烧的过程,自主探究的兴趣便油然而生了。

在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初始阶段,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些问题,等学生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后,逐步转变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教学更加开放。随着教学的深入,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一定的提问能力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不再空洞。不少教师总是在公开课时才进行探究式教学,平时怕控制不了课堂,仍然进行注入式教学,强行地将知识与技能塞给学生,那么,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无法得到真正提高的。

2.联系生活,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是探究的着力点,也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大门,没有问题就会失去研究的方向,更无法掌握探究的方法。在探究教学中,老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经验里感受化学的实用性。新课改特别提倡化学要与生活相联系,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生活。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十分的有兴趣。比如,为什么常用的冷却剂是干冰?在深井的煤矿里,为什么不能用火把照明?铅笔中含有铅吗?酸雨是怎么产生的?如何预防?这些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让学生领悟到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化学问题的意识。

3.正确处理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在开展探究教学的时候,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生成性问题,老师不能掌控生成性问题出现的,它出现在老师备课的预设之外,这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特点。老师面对生成性问题的时候,要淡定,不能慌乱,应该顺势将它转化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因势利导地开展探究式教学。比如,在用红磷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后,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剩余的空气中还可以燃烧吗?这是一个没有预设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幼稚的问题,也不要批评,而应该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一下:如果有剩余的红磷,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已经耗尽了。

四、开展更为广泛的探究

开展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不能局限于课堂上,而应该延伸到课外活动中,使学生在更为广泛的空间里进行探究,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1.在家庭中进行简单的探究学习。学生在家里可以利用各种日常用品,比如,玻璃杯、纯碱、食醋、鸡蛋壳、蜡烛等,做一些小实验,解释有关的化学现象。

2.进行课外阅读。老师可以借给学生化学资料、刊物,让学生查阅有关化学知识,比如,温室效应的防治,低碳减排的作用,等等。

3.组织参观。结合课本知识,组织学生参观有关的工厂,比如,带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造纸厂、食品厂等,了解它们的生产原理,提出防治污染的建议。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优化教学设计,努力为学生设置各种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探究能力一定会得到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中学化学教材教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2]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运用乡土地理案例,激活高中地理课堂 下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