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时间:2022-08-26 03:57:37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摘要】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内容丰富、动态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是多种多样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获取。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展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整合 兴趣 写作能力 思维创新 阅读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以电脑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不断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无声无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给社会带来了美好的前景,也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作一下讨论。

1 整合的教学模式

第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内容丰富、动态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是多种多样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获取。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展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根据教学需要,我可以先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鸟的天堂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激起学生了解鸟的天堂的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朗读,欣赏鸟的天堂的美。在学习"众鸟纷飞"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适时播放了课前编辑的鸟活动时的声像资料。学生阅读的文本语言一下子活起来,动起来,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脑海里。然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水到渠成。

第二、通过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写作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1、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 2、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 3、超媒体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技术丰富了人们的理解及表达方式。各种字处理软件的出现,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写作效率,而且也丰富了写作方式和内容。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立,使学生掌握字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这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论是打草稿、写文章,还是检查语法,都能较为方便地在计算机上进行。同时,在使用电子媒体工具的写作中,让学生能够使用符号、图像、声音乃至三维动画等各种形式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比如在科学、数学的写作中插入专业符号等。在这种模式下写作的学生,比使用传统的写作工具更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三、通过归纳整理、思维创新以求改变。

小学生在完成教师的交给的任务后,老师要进一步尝试使用适合的方法对学生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过滤、分析、处理,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一定的认识。保留有用的,去除无用的资料。在这个阶段,可以使用浏览、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使学生处理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自己得到的不同信息初步形成学习体会,从而达到思维的创新。

第四、让学生实践操作,自由探究。同志曾经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总是太看重书本上,认为只有读课本才能算是学习。而信息技术的教学,为学生创造出了很大的学习空间,因此让学生通过网络空间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既是文本新课学习内容的运用和巩固,又是文本学习内容的补充和扩展。所以实践操作,自由探究,是网络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新学内容,让学生多浏览相关网页,进行趣味作业,动手、动脑,很有兴趣地轻轻松松地完成作业,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可以留给时间让学生围绕课上学习的内容,自由地在网上搜集其它相关资料,拓展课堂所学知识。实践证明,利用网络资源,扩充信息量,拓宽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领域,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优异的条件。

2 整合的教学实例

第一、课文的学习

有人认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是教学上的一个误区,认为部分教学内容在多媒体上以直观的形象表现出来,无法开发、拓展学生的思维,造成了学生的惰性,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本人认为,要启发、拓展学生思维,不必限制于课文内容,应该从实践入手,所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是可行的。

第二、多看图

看图作文中,有不少图画表现出的是一种动势,尽管动感强烈,可毕竟无法展示过程。若学生对该内容缺乏直接经验,在表达时势必束手无策。我们设计了课件,将有些过程制成动画展示出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育效果。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第三、多读书

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现在的小学生怕阅读,特别是抓不住中心或者主题,总是感到茫无头绪,如大海捞针。要让学生根据其中的阅读形式自觉并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顺利完成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适时地提出"你读懂得了什么",以此作为突破口,从而使他们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知道每一句话所使用的修辞手段。

第四、阅读扩展

中外名家喜爱雨中景色的有很多,其中还留下许许多多的佳作。于是,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上网查找资料。学生反响很强烈,马上找了许多的"雨"作品,有叙事文、散文、诗歌等,并归好"春、夏、秋、冬"的类别。

事实证明,利用网站资源多读好书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阅读内容,并且以交互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心得体会,效果明显,为其他媒体所无法替代的,为实现新大纲所提出来的阅读要求提供了一条捷径。

3 整合的可行性

由上可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是可行的,这是由各自的特点决定的。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创新是一种必然。即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张志公先生说:"目前,新花样,新术语,华而不实的玩意儿,患多不患少;新方法,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患少不患多。要总结出可操作的,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可见,语文要进行创新必须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理性的继承和运用,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融为一体,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语文新课改落到实处,从而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由此可知,信息技术使小学语文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所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是顺应潮流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为整个教学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上一篇:“补氧”or“抗氧” 下一篇:怎样获得最真实的体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