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脑宁联合银杏叶防治偏头痛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26 03:12:25

镇脑宁联合银杏叶防治偏头痛疗效观察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在工作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偏头痛患者越来越多,故对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显得更加重要,目前治疗药物也复杂多样,现就我院门诊应用银杏叶联合镇脑宁治疗偏头疼,以探讨偏头疼药物治疗的新方法。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72例,男32例,女40例;年龄25~51岁,平均38岁。病程7个月~6年,发作次数每月≥2次。

诊断标准反复发作的血管搏动性剧烈头痛,或伴有恶心、呕吐或伴有闪光暗点等视觉先兆,或伴头痛发作前短暂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除外其他全身性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

观察与治疗方法服用银杏叶片2片/次,3次/日口服,连用3个月;镇脑宁5粒/次,3次/日,在治疗过程中,每1~2周在门诊复查1次,详细记录其症状改善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病人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的改善等判定疗效。①显效: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及伴随症状好转>50%;②有效:有好转,但在

结果

72例病人中,显效25例,有效3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5%。

讨论

本病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倾向于认为,偏头痛发作时会出现一系列生化改变。在先兆期,血浆5-羟色胺(5-HT)含量可有短暂的增高;头痛发作时尿中5-HT的代谢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可明显增加。这提示血浆中的5-HT很快被降解而从尿中排出。5-HT对平滑肌有双相作用,血浆5-HT降低引起小动脉收缩及较大动脉的扩张。小动脉收缩造成脑组织缺血,产生先兆或其他神经系损害症状;大动脉扩张引起头痛。部分5-HT漏出到血管周围的细胞外液中,与组胺、缓激肽等神经肽类物质一起使血管壁痛阈降低及导致动脉的“无菌性炎症”。血管扩张合并“无菌性炎症”造成偏头痛的临床症状 5-HT主要贮存在血小板内,当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或存在5-HT释放因子时,血小板5-HT含量突然下降,同时呈现临床发病。某些药物(如利血平)有释放和耗竭5-HT作用,能诱发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作期治疗;5-HT阻断剂(如二甲麦角新碱、苯噻啶)被应用于预防偏头痛发作。头痛发作期单胺氧化酶(MAO)活性降低可能和5-HT降解时消耗大量的MAO有关。许多实验证实,偏头痛病人的血小板比正常人的更易聚集。血小板聚集后能释放5-HT、组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AA)及血栓烷A2(TXA2)等物质,这些物质又能进一步促使血小板聚集。这样交互作用就产生大量的儿茶酚胺、AA及TXA2,有强力收缩血管及减少脑血流作用。前列腺素E1可使从无偏头痛者产生头痛。雌激素能增加前列腺素的合成,有些妇女服用高雌激素避孕药会诱发偏头痛发作。

血小板活因子(PAF)是一种强烈引起血小板聚集的物质,PAF具有广泛的病理生理作用,能引起动脉血栓、急性炎症、过敏反应以及与特异受体结合,在脑血管的疾病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试验显示,银杏叶对PAF具有强烈的拮抗作用。在富含血小板的兔血浆中,银杏叶1 mg/ml和2.5 mg/ml完全抑制PAF 0.25 μmol/ml所产生的强烈的血小板聚集。所以说,一定浓度的银杏叶能对抗PAF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研究证明,偏头痛患者在治疗前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经口服银杏叶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可明显降低,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的功能,从而治疗偏头痛。近年来,国内外已广泛应用抑制血小板活性药物治疗偏头痛,尤其应用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ASA),现已找出中国人ASA抗血小板聚集功能最佳剂量,通过双盲法找出以50 mg/日ASA最佳。虽然每日服用ASA 50 mg有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但82.1%的病人服用ASA后血小板聚集率低于最大聚集正常值,有潜在出血的可能性,而ASA有引起消化道症状的不良反应,长期服用有一定缺点。有报道服用银杏叶后血小板聚集率与正常人血小板聚集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存在潜在出血的可能性,适合于长期服用,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偏头痛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典型性偏头痛多数病人呈周期性发作,女性多见。发病前大部分病人可出现视物模糊、闪光、幻视、盲点、眼胀、情绪不稳,几乎所有病人都怕光,数分钟后即出现一侧性头痛,大多数以头前部、颞部、眼眶周围、太阳穴等部位为主。可局限某一部位,也可扩延整个半侧,头痛剧烈时可有血管搏动感或眼球跳出感。疼痛一般在1~2小时达到高峰,持续4~6小时或十几小时,重者可历时数天,病人头痛难忍十分痛苦。

普通型偏头痛普通型占80%,比较常见,发病前可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也有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有精神障碍、疲劳、哈欠、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表现,女性月经来潮、饮酒、空腹饥饿时也可诱发疼痛。头痛多呈缓慢加重,疼痛部位可为一侧或双侧,也有的为整个头部,疼痛的程度也较典型性偏头痛轻。

丛集性偏头痛其特点是没有先兆症状,每次发作的时间大致相同。头痛常突然开始,持续30~120分钟,在1天内可发生多次。临床表现可出现眼眶发胀、流泪、眼结膜充血、鼻塞、出汗、痛侧颜面部烧灼感等,典型病例可见头皮血管增粗、弯曲等。

中药镇脑宁主要以善治少阳、厥阴太阳和阳明等经络的道地中药配方组成,具有疏散风邪、和畅清阳、清解内热、平肝熄风、活血化瘀的作用,除烦安神、安脑止痛的功能。现代医药研究也证明,镇脑宁具有镇痛、镇静及解痉作用因而可有效地治疗头痛。另外,很多的临床病例可以证明头痛的发作与内分泌有关系。例如偏头痛多见于青年女性,往往在青春期开始发病。大约60%的女性偏头痛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80% 的女性患者在妊娠期明显缓解,甚至完全消失。紧张性头痛在月经期、更年期往往加重。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也往往引起头痛发作。此外,因精神因素所产生的偏头痛也非常常见。如长期的工作、生活压力产生的精神负担,自尊心受到伤害,家庭、同事等方面的矛盾、纠葛所引起的忧虑、烦闷情绪,久之均可诱发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血管舒缩障碍而发生头痛。所以说偏头痛的治疗除了在积极探索新药的同时,心理因素以及物理原因的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笔者联合应用银杏叶、镇脑宁治疗偏头痛疗效较好,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在经济上亦可以承受,得到了大部分患者的欢迎。

中医专家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部位是人体最高部位,属阳。镇脑宁善治少阳、厥阳,除烦安神和畅清阳;清解内热、平肝熄风;活血祛瘀、安脑止痛、寒温相宜的功能,并且有解热镇痛,镇痛解痉等作用。银杏叶虽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病,但不能同时服用其他治心血管药物,银杏提取物为浓缩颗粒状,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银杏叶中的黄酮苷、氨基酸和氨基酸合成胶原蛋白成分对人体美容,抑制黑色素生长,保持皮肤光泽与弹性有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复方丹参滴丸在阿司匹林抵抗患者治疗中血小板... 下一篇:女金丸临床应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