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视角的网络融资问题分析

时间:2022-08-26 10:43:01

基于博弈视角的网络融资问题分析

摘 要:网贷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助于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借贷市场。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来研究我国网络融资市场中借款者和投资者在三种不同融资条件下各自的市场行为。与此同时,还探讨了网贷平台要想取信于投资者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网络融资;博弈论;不完全信息;担保;造假伪装成本;违约惩罚成本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2-0083-03

一、引言

网络融资是指建立在网络中介服务基础上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借贷双方只需通过网贷平台即可进行资金借贷。网络融资模式的出现,一方面打破了传统融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能够在部分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从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角度来讲,网络融资发展所带来的便捷服务也能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1]。

但是,在网贷市场中可以发现,借款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交易活动其实是一种博弈行为,一方面由于双方在信息的占有方面不平等,即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对于借款者而言,由于不像传统借贷那样需要层层审批,那么贷款人信息及借款企业的运营及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就需要加以考虑。从这方面来说,借款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视为不完全信息的博弈;另一方面网络借贷活动的过程需要有申请、审核、最终的还款及违约处罚措施等步骤,故可以将二者的博弈看成是一种动态博弈。因此,网贷市场中借款者和投资者间的借贷行为可视为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2]。

二、网贷市场参与双方博弈的过程分析

鉴于博弈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且贷款行为是借款者和投资者交替决策的一种动态过程,因此本文可以将该博弈问题划分成以下三个阶段加以分析[3~4]:

第一阶段:判断借款者类型

假定市场中的借款者有信誉好的和信誉差的两种类型,其中G代表信誉好的借款者,B代表信誉差的借款者,并假定信誉好的借款者一定会守约,即在给予投资者预期的收益率上不存在问题,而信誉差的借款者由于投资收益较少,因而会造成违约,不能按照预期的投资收益率回报投资者。假设投资者通过经验和历史数据对借款者类型判断的先验概率分别为P(G)与P(B),其中P(G)+P(B)=1。

第二阶段:借款者决定是否融资

当借款者知道自己的类型后,选择是否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收益率,即决定是否通过网络这一渠道进行融资。假定信誉好的借款者申请融资的概率为P(S|G),信誉差的借款者申请融资的概率为P(S|G)。

第三阶段: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

用P(G|S)表示借款者决定申请网络融资的前提下是信誉好的条件概率,P(S|B)表示借款者决定申请网络融资的前提下是信誉差的条件概率。投资者通过比较不同情况下的期望收益来决定是否进行投资。设投资者以D1表示进行投资,以D2表示不投资。

假设借款者所借资金额为k,借款者通过网贷平台承诺给予投资者的收益率为ρ,银行的安全收益率为i,信誉好的借款者投资收益回报率为rG,信誉差的借款者投资收益回报率为rB,且有rG>ρ>i>rB。则:信誉好的借款者净收益为vG=k(rG-ρ)>0,信誉差的借款者净收益为vB=k(rB-ρ)<0,虽然信誉差的借款者其净收益为负值,但是这部分资金却能给其带来非投资收益f。如对于企业而言,可以解决短期现金流不足。投资者贷款给信誉好的借款者的净收益为uG=k(ρ-i),贷款给信誉差的借款者的净收益为uB=k(r-i),其中r表示投资者在贷款给信誉差的借款者时所能回收得到的收益率(r<ρ)。显然,若借款者不进行网络融资时,则博弈双方的收益均为0。通过以上分析,便可以得出借款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收益矩阵(见下页表1)。

(一)信用网络融资条件下的博弈过程分析

本文首先考虑信用条件下的网络融资情况,根据贝叶斯公式可知,对于信誉好的借款者而言,申请网络融资后自己不仅可以获得正的净收益,而且投资者也可以获得正的收益,因此对于任何一个理性个体而言,其势必会选择申请网络融资,即P(S|G)=1。

对于信誉差的借款者而言,不申请网络融资,自己的收益为0;申请网络融资,即使不能获得所需偿还的收益率ρ,在无惩罚成本的情况下,借款者还可以获得非投资收益f,因此对于信誉差的借款者,其也必定会选择申请网络融资,即P(S|B)=1。

根据贝叶斯公式可知 P(G|S)

对于信誉好的借款者而言,申请网络融资后自己不仅可以获得正的净收益,而且投资者也可以获得正的收益。因此,对于任何一个理性个体而言,其势必会选择申请网络融资,即P(S|G)=1。

投资者知道无论是信誉好的借款者还是信誉差的借款者都会在第二阶段选择申请网络融资,但是由于投资者所获信息有限,无法进一步识别出贷款者的优劣,这样其只能根据经验对P(G)和P(B)进行判断,进而选择使自己期望收益最大化的策略。

设投资者根据经验判断P(G|S)=P(G)=p,则其收益期望为:

E1=puG+(1-p)uB=pk(ρ-i)+(1-p)k(r-i)=pk(ρ-r)+k(r-i)

当E1>0时,p>■,即当市场中信誉好的借款者的概率达■时,投资者会选择进行投资,否则其不会贷款给任何借款者。

(二)有担保条件下的博弈过程分析

在网络融资过程中,投资者可以要求借款者提供抵押物(包括资产或证券),或者要求借款者提供担保,以保证在借款者不能偿还本息时,投资者的收益不受损失。

假设借款人在网络融资活动中提供的抵押物价值为vD,如果借款者在规定的时期内能够向投资者归还借款本息,则抵押担保物返还给借款者,否则归投资者所有。同时本文假定借款在办理抵押担保时需缴纳的各种费用为c(包括评估费、担保费以及其他各种服务费)。由于抵押担保品在抵押过程中有贬值的情况,因此一旦借款者不能按时归还本息,则投资者在处置抵押品时就可能存在抵押品变现价值很低或者不能变现的风险。此处设借款者抵押品的变现率为θ,则此时投资者的收益为θvD。

在上述情况下,借款者和投资者之间的收益矩阵(见表2)。

通过对表2分析可以发现:信誉好的借款者在有担保条件下的收益为vG-c,由于抵押担保所产生的费用使其预期收益减少,甚至有可能变成负值,这也就表明此时借款者可能会放弃一部分低收益的投资项目;对于信誉差的贷款者,由于vB-vD-c<f-vD-c,此时其收益为f-vD-c,与信用条件下的网络融资模式相比,其预期收益有了大幅的下降,这也就表明抵押担保对于信誉差的借款者申请网络融资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的大小则取决于借款者对f与vD+c之间差值大小的衡量。

对投资者而言,此时其期望收益为:

E2=puG+(1-p)(uB+θvD)=p[k(ρ-r)-θvD]=k(r-i)θvD

令E2=0可得p=即此时投资者愿意投资的概率为

由于,这表明投资者在借款者有抵押担保的条件下,愿意进行网络投资的意愿有所增大。

(三)附有造假伪装成本和违约惩罚成本条件下的博弈过程分析

造假伪装成本是指为获取网络融资贷款,借款人通过伪造个人信息或借款企业对其运营及财务报表造假所需花费的代价。违约惩罚成本是指如果借款者不能按时归还借款本息,借款人或借款企业所需付出的额外代价。

本文假设信誉差的借款者的造假伪装成本为m,在不进行造假时其能够通过网贷平台获得所需资金的概率为q,通过造假伪装获取所需资金的概率增加Δq为q+Δq,一旦信誉差的借款者不能按照预期收益率回报给投资者,其要付出的违约惩罚成本设为n。鉴于信誉好的借款者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很小,这里我们假设其不会违约。

在上述情况下,借款者和投资者的收益矩阵(见下页表3)。

信誉差的借款者通过造假伪装可获得的预期收益为:

E(q+Δq)=(q+Δq)max{vB-m-n,f-m-n}+(1-q-Δq)×(-m)=(f-n)(q+Δq)-m

信誉差的借款者不进行造假伪装可获得的预期收益为:

E(q)=qmax{vB-n,f-n}=q(f-n)

为了使信誉差的借款者以真实身份进入网贷市场,需要使E(q+Δq)<E(q)

即:(f-n)(q+Δq)-m<q(f-n) f<+n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对网贷市场博弈双方在不同条件下的分析,可以发现借款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投资者不愿投资的重要原因。针对于此,相关监管机构应通过有效的监管与审核,加大造假和违约的惩罚力度,使借款者以真实面目进入网贷市场,再通过采取抵押担保的方式,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或消除网贷市场上二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提高网贷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5],使网贷平台所融资金的运用效果达到最佳。尽管网络融资行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的潜在挑战,但在行业不断创新,监管政策也即将落地的预期下,展望未来,网贷平台将逐渐走向规范化、良性化的发展道路,并迎来发展的新阶段。

上一篇: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体制机制阐微 下一篇:基于金融功能观浅析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