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乐学思想和乐教精神

时间:2022-08-26 10:39:20

孔子的乐学思想和乐教精神

摘 要:教学方法日益更新,孔子的乐学思想和乐教精神仍然被教育人员所积极推崇。本文通过对孔子的乐教思想以及乐学精神的深刻研究,领悟到了孔子乐教及乐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教学方式。本文针对我国初中语文的教育现状,提出了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揭示了孔子乐教思想在快乐教学中积极性的意义及其对当代人自身修养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乐学乐教;教育现状;教学措施;重要意义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逐渐成熟,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前人的引领。儒家思想中,以孔子的乐学思想和乐教精神为代表[1],一直倡导快乐教学论的重要性,只有改变学者的态度,使其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提高人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学习的兴趣。最终,才能以最快速率达到快乐的教学观以及积极的发展观。

二、乐学思想和乐教精神的涵义

(一)乐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涵义

所谓乐学思想就是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热爱学习的过程,提高其自身修养与生命的涵养。在《论语・阳货》中,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其注重学生的后天教育,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2]:

1.积极的学习态度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积极的学习态度,才是达到目标的关键;

2.乐学思想的核心是全面发展自身能力。如今的社会是形形的,更是丰富多彩的,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3.乐学思想的目的是博学。学生只有真正做到“乐学”,博览群书,课上课下都以学习为乐趣,才能达到博学的目的。

(二)乐教精神的基本内容及涵义

所谓乐教,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尽职尽责,无私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3]

1.能够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现如今,我国采用的都是集体教学,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此时,教育人员便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用心辅导,尽量提高其弱项;

2.有助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本上要改变其学习态度;

3.乐教更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育人不仅仅是教其学习方法,更要修筑其内心的金字塔,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其走向成功的先决性条件。

三、快乐教学论的教育措施

现如今,对孔子乐学思想及乐教精神进行分析与借鉴,能够应用到现代的快乐教学论的措施上。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总结了以下几种乐教措施:

第一,与时俱进,采用学生关注的话题或其他东西作为教学的举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现在小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有喜洋洋和灰太狼、熊出没等,在数学应用题中就可以用羊村有10只羊,被灰太狼抓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或者,将羊的只数换作熊大拥有蜂蜜的数量等。

第二,采用做游戏互动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动手能力,又能增强其对教学中概念的理解。曾经,有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通过组织学生做游戏,既可以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注意力持久、稳定,情绪高涨。

第三,通过图片或想象引导,满足其好奇的心里,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去学习。比如在讲述成语的含义时,可以通过讲述成语故事及相关图片,让其深切体会到当时情景里的感受,才更容易领悟到成语的含义。

第四,通过学生表演及场景再现的方式,如九年级的《出师表》虽然是一片饱含深情的佳作,但是文章篇幅较长,对于学生来说内容比较难懂,而且还要求背诵。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厌恶。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新的方法让学生们先能够深刻理解其中深刻含义,再进行背诵。如邀请同学去台上扮演诸葛亮,用白话的语言陈述出师表内容,让同学们了解诸葛亮说的每一句话的含义,为以后的背诵及运用做铺垫。

第五,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资源,如电视剧内容、网络内容等和课本知识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中学课本中的《智取生辰纲》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名著《水浒传》(七十一回本)第十六回的后半部,原题“吴用智取生辰纲”,叙述晁盖、吴用等草莽英雄与大名府军官杨志斗智斗勇的故事。课本中的节选内容较短,信息量有限。老师课堂上可以推荐学生利用放学在家的时间利用电视或者电脑观看《水浒传》的电视剧,通过结合全剧的剧情和生动的视频来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性格,起因及结果。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借助于学生喜欢看电视和上网的习惯,讲学习和娱乐结合起来做到真正的快乐学习。

四、快乐教学论的重要意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都知道,方法比果实更重要。所以快乐教学论的实现有利于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和谐社会的构想。

孔子的教学方式以“乐”为基础,是其教学风格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这也是乐学乐教得以传承的原因。因此,孔子的乐学思想和乐教精神对提高我国的教学质量水平以及改善教学效果,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晨溪.《礼记・乐记》中的乐教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华北电力大学,2013.03.

[2]马荣华.孔子“乐教”“乐学”思想的现代和谐运用[J].科教园地(决策搜索下),2009.01.

[3]文剑锋,严志全.孔子的乐教思想简论――兼论乐教对现代人生的启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06.

上一篇:浅谈幼儿园德育教育 下一篇:对职业中专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