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俗功能的具体表现

时间:2022-08-26 08:20:59

一、民俗功能概述

民俗的功能取决于它与社会生活需要的关系, 必须在活的社会生活中加以研究和考察。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与否, 决定了民俗的发生、发展演变和存亡。民俗来源于社会生活。人类在社会群体生活中生存和繁衍。要维系群体生活, 需要种种社会制度要维系这些制度, 又需要种种文化手段。这种社会生活与文化手段的需要, 是民俗得以产生的根源。一个民俗的功能状况如何, 必须在完整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才能了解。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对民俗功能的发挥影响极大。同一种民俗, 在不同文化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功能效果。撒拉族作为一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再加之从古至今的从商经历,在这样的背景下,其民俗功能体现出了不同的效果。伊斯兰教规定每个穆斯林平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至少要到麦加朝觐一次。因朝觐需要较雄厚的物质条件, 朝觐的愿望往往成为穆斯林勤奋工作努力经商的动力之一。由于伊斯兰教经典和宗教人士都支持和鼓励经商, 使虔诚的穆斯林逐渐形成崇商的价值观。由此可见, 当代循化撒拉族商业发展与伊斯兰教倡导的重商崇商有直接的关联。

二、民俗功能的具体表现

民俗究竟有些什么具体的功能呢? 陶立潘先生将民俗的功能概括为“历史功能”、“教育功能” 和“娱乐功能”。钟敬文先生指出:“ 民俗现象的功能, 主要在于规范和促进人们的社会生活, 使之巩固、发展或得到调整”。根据这一思路, 笔者从民俗与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出发,将民俗的功能概括为下列四个方面:

1、 规范功能

民俗的规范功能, 指民俗对社会成员行为方式的制约作用。任何社会, 都必须有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执行的行为准则, 如法令、契约、纪律、戒律、禁忌等等。其中, 民俗是产生最早、约束面最广的一种深层行为规范。民俗是一种约束面最广的社会行为规范。成文法律无论多么细致, 都不过是社会行为中需要强制执行的一小部分, 如杀人放火之类。撒拉族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严禁在清真寺内及其附近地吐痰或携带污浊之物进入清真寺;作礼拜时,他人不得从面前走过;忌在水井、水塘附近洗涤衣物;与人谈话时忌咳嗽和擤鼻涕;在老人面前不能有失礼的行为;?进餐时,忌讳随便拨弄盘中的食物,外人不可以随意靠近锅灶。民俗还是一种深层的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法律, 第二层是纪律, 第三层是道德, 第四层是民俗。民俗之所以强有力地支配着我们, 乃是因为我们常常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当然也就不会对它加以反抗了。所以,尤其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撒拉族,其民俗的规范功能十分的明显。

2、 教化功能

民俗的教化功能, 指民俗在人类的个体社会化和文化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民俗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所起的教化作用, 别的东西是不可替代的。民俗的教化功能, 是人类保存、积累和传承文化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人类社会要保存前辈创造的文化成果, 必须将他们的文化行为不断复制。一代代人的文化复制, 相沿成习, 就成为民俗传统。每一代人在当时的民俗中得到教化, 了卜加入新的创造, 引起新的传习, 化为新的民俗, 一代复一代, 人类的文化创造就这样积累了起卡, 传承下去。撒拉族习惯法是指在撒拉族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主要为调整民族内部社会关系,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力,被撒拉族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和。撒拉族习惯法是在继承先民传统习俗的基础上,深受伊斯兰教法的影响并逐渐形成的,同时又吸收了汉、藏等民族习惯法中的某些成分,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婚姻、财产继承、丧葬、饮食、服饰等方面。受伊斯兰教法的影响,作为穆斯林,主要义务之一就是信教,信教的具体表现就是按照伊斯兰教经典的规定从事日常宗教活动。在穆斯林家庭出身的孩子从小要会念“清真言”,以后要尽量学会诵读《古兰经》,遵照《古兰经》和“圣训”行事。

3、维系功能

民俗的维系功能, 指民俗统一社会群体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 使社会生活稳定进行, 并使整个群体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作用。民俗具有将文化行为模式化的特点, 这对统一社会成员的行为, 保持社会安定极重要。撒拉族的婚姻深受古老习俗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在血缘较近的“阿格乃”内严禁通婚,旧时同一“孔木散”内也禁止通婚,但随着血缘关系的淡薄,逐渐允许同一“孔木散”内通婚。《古兰经》谕示:“你们中未婚的男女和你们的善良的奴婢,你们应当使他们互相配合。”穆圣强调说:“结婚是我的道路,不力行者,不是我的教民”。遵循这些经、训精神,撒拉族先民在当时男多女少的境况下,向附近的藏族求婚是很自然的。《古兰经》谕示:“你们应当把妇女的聘仪,当做一份赠品,交给她们。如果她们心甘愿情地把一部分聘仪让给你们,那么,你们可以乐意地加以接受和享用。”婚礼上新郎在伴郎的陪伴下完成一项重要的活动———念“尼卡亥”,这象征着男女双方依伊斯兰教义成为合法夫妻。

民俗不汉统一群休的行为, 而且维不着群休的心理。社会成员从同一类型或模式的文化环境得到教化, 形成相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种共同的民俗心理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使人们与他们的文化共存亡。

4、调节功能

民俗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种功能, 是它的调节功能, 即民俗通过娱乐、渲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与心理得到调适的功能。民俗的娱乐作用是民俗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也是一种最显而易见的调节功能。人氏不仅创造了民俗, 而且要享用它。民间传承下来的许多民俗活动, 都带有浓厚的娱乐性质。越是到近代, 民俗的娱乐功能越是突出。例如撒拉族的各种年节民俗活动, 很多都是以娱乐热闹为主。像开斋节、古尔邦节等,人不可能日复一日, 永无休止地劳作, 必须在适当时间举行适当的活动休息体力, 调适精神, 享受自己的创造成果, 年节期间人们的娱乐活动, 正是满足这种需要。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宋蜀华, 陈克进,.中国民族概论.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3]陶立璠.民俗学概论.北京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4]陈琇.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概况.北京,民族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儿童绘本插画设计 下一篇:试论《绣荷包》的艺术特点及风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