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主导产业选择方法分析

时间:2022-08-26 06:18:1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主导产业选择方法分析

摘 要: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主导产业的选择是一个多因素、多准则的决策问题。因此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对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分析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区域经济;主导产业;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F29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9-0196-02

按照产业对经济的重要程度,可将产业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型:一般产业、辅助产业、主导产业。其中,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各阶段中处于支配地位,并能够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和产业群。

一、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AHP)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合理的递阶层次结构,也就是将问题所含的因素进行分组,并建立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的关键是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如对最高层(A层)而言, 中间层(B层)中各有关元素相对重要性状况,可以构造矩阵,根据判断矩阵,通过运算,计算出各层因素相对权重,然后进行层次单排序以及层次总排序。

二、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

(一)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首先对城市依照波士顿矩阵法确定若干个优势行业,然后参照主导产业的选择条件,对这些行业的三类八个基准指标进行计算并求出其相应的计分。

1.莜原基准

1)需求收入弹性系数:

式中:Si表示需求收入弹性系数

如果 Si>1,则表明该产业需求收入弹性大,说明其可以创造出较大的市场需求。

2)生产率上升率:

公式 3-1、3-2 即筱原二基准。

2.产业关联度

1)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影响力系数指标可用投入产出表来测算:

感应度系数指标用投入产出表之逆矩阵来测算:

式中:ej ―第 j 产业的影响力系数;ei― i 产业感应度系数;n―产业数目;C i j ―列昂节夫投入产出矩阵逆矩阵(I-A)-1中的元素(i, j=1,2,3,…,n)。

如果ei>1,则表明i产业对其他产业感应度较高。

2)产业链长度

所谓产业链的长度、就是某一产业对它的上游产业的需求量(A1)和对下游产业的供给量(A2)及其本身产出量(A0)之和,即某产业的产业链长度为:

A=A0+A1+A2 = P i +P iL F ( i ) + L B ( j )(3-5)

式中:P i ― i产业工业总产值;L F ( i ) ―前向关联系数;

L B ( j )―后向关联系数。

产业链的长度表示了以某一产业为中心的上、下游产业的总产值的大小,A 越大,某产业的产业链和产业容量就越大。

3.比较优势

1)比较劳动生产率

2)产业贡献率

式中:W i j ― i产业在 j区域中的产业贡献率;P i j ― i产业在 j地区的产值;Pj― j区域总产值;W i j值越大,说明i产业对j区域经济的贡献越大,被作为主导产业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区位熵

区位熵是反映不同区域各产业专业化程度的指标:

式中:q i j ― j区域i产业的区位熵;e i j ― j区域i产业工业产值;e n j ― j区域n个(所有)产业工业产值;f i n ―全国或全省产业工业总产值; f n n ―全国或全省全部产业工业产值;q i j越大,说明i产业的区位优势越明显。

(二)选择指标权重确定

1.决策目标树的建立

将该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定义为目标层A,将各主要选择基准定义为准则层Bi,各基准的具体指标定义为方案层Ci,据此作出决策层次目标树:

A:工业主导产业选择。

B1:筱原基准B2:产业关联度B3:比较优势。

C1:需求收入弹性C2:生产率上升率C3:影响力系数C4:感应度系数C5:产业关联度C6:比较劳动生产率C7:产业贡献率C8:区位熵。

2.准则层子目标权重

(1)根据该市有关经济管理、工业经济领域一些专家判定的同一层次各指标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值,构建出下表中的判断矩阵。

(2)计算判断矩阵A的每一行元素的积Mi

(3)求Mi的n次方根

(4)将向量(W1,W2,W3)T做归一化处理,即求得各指标矢向量Wi

若实际数据满足条件:W1+W2+W3=1,则(W1,W2,W3)T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即W1,W2,W3为准则层子目标权重B1,B2,B3。

(5)一次性检验

3.方案层权重

用同样的方法,对第二子目标层Ci进行比较打分,可获得莜原基准(B1)与产业关联基准(B2)以及比较优势基准(B3)的分项判断矩阵,根据准则层权重的计算方法,可计算得各分层指标权重C1,C2,…,C8。

4.组合权数

经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到方案层中各分项对于决策目标层的权重B i C j ,其中i = 1,2,3; j = 1,2,…8。

三、结论

本文所采用的方法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在对主导产业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为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了简便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焕臣.层次分析法――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2] 王建鸣.中小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及选择指标体系[J].经济师,2004,(12).

[3] 刘思峰,李炳军.区域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与数学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1998,(2).

[4] 谢守红.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J].城市问题,2002,(4).

上一篇:工期投机行为对投标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创新与保持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