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时间:2022-08-26 06:16:14

谈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摘要: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情况发生变化。要消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必须改进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这是一项艰巨而且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性工程。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弊端;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7-0097-02

收稿日期:2006-11-10

作者简介:王悦(1980-),女,陕西华阴人,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目前,高校学生思想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虽然经济高速发展为高校带来了机遇,但是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端及其具体表现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追逐物质利益、弱化思想和精神修养、理想信念缺失和社会公共道德意识淡化的倾向。

1.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来看,存在“高、大、空”的现象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模式化,目标过于单一,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针对性;二是理想化,对所有学生都提出不切实际的统一化的过高要求,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水平。

2.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看,存在与实际脱节、缺乏创新的现象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教育内容没有与学生思想融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特别是某些高校的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的“两课”教学内容严重老化,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来看,存在僵化呆板的现象

传统的“填鸭式”方法,是目前众多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它们大都通过照本宣科式的讲解,试图将理论生硬地植入学生的头脑中,将一个复杂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形成过程,给简单化了。

4.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来看,存在缺乏整体性的现象

有的高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不及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更不及科研的经济收益,故将其置于可有可无、脱离于其他教学环境之外的尴尬境地;在师资配备上,除了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相关理论课教师以及辅导员以外,其他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很少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

5.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来看,存在形式化的现象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往往被视为一种知识的单纯受体,学生自身参与的积极性、师生沟通交流的互动性被忽略了。有些教师认为:反正课上了,理讲了,活动开展了,至于根本性问题是否真正解决了,却变成一个无关痛痒的事情了。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弊端的原因分析

1.经济全球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加快了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步伐,经济领域发生的各种重大的新变化,必然会给意识形态、思想文化和科技教育等领域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新的挑战,并深刻地影响到我国的政治、文化和观念等领域,使人们旧有的观念和意识受到冲击。教育远程化、网络化趋势,使西方意识形态在国内的传播和影响更为直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西化”、“分化”的图谋将更为明显,两大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将会更为激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难度将会加大,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开展思想理论建设所承受的压力也会增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

2.网络文化传播的消极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文化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形成巨大的影响。这既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种种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网络文化的传播给大学生带来了广泛的知识信息,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同时,许多新的问题也与之俱来。比如,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现象,客观上为西方不良意识形态的渗透和精神垃圾的泛滥开了方便之门;网络信息发送和传输渠道的特殊性、个体性,增加了正确的信息导向的难度;网络信息的复杂多样性,容易诱发一些新的思想、心理和道德问题;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技术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习掌握网络信息传播的基本技术。这些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高校内部思想政治教育软环境建设力度不够

一些高校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智育轻德育,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思想教育职能被管理职能取代,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主动性不够,存在着应付现象:正所谓“讲时重要,用时不要;出了问题重要,不出问题不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配备比例失调,结构不合理,素质有待提高。同时,存在着工作目标、职能定位不清晰,工作任务琐碎繁重,人员待遇偏低,严重影响着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和思想的稳定,与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4.高校学生复杂的心理状态

知识经济社会的快节奏,使大学生有更多机会来展现自己的才能,但也带来了生存、就业和发展的危机。对大学生而言,其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改变。从价值主体看,大学生面对社会转型、利益调整,更加注重自我的价值,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缺乏自我监督、约束和控制的能力。在人生价值目标与现实利益发生矛盾时,一般趋向于现实利益。从价值取向上看,他们注重把理想追求和现实功利结合起来,从注重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讲求奉献与索取并重;从注重知识的价值、理性的追求转向金钱和享受,讲求知识理想与金钱物质并重。从价值评价上看,同道德评价一样采取双重标准,用集体主义要求他人,对自己则采取利己主义。理论上的认知与实践中的不一致,充分反映了社会转型形势下大学生的复杂心态。

三、走创新之路,用新思路、新方法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同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创新,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

1.教育目标体系创新――把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定为追求的最终目标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和谐发展,是对传统教育目标的一个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因为其终极目的是“育人”,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因此,教育的第一任务.便是传授相关理论知识,使受教育者懂得和掌握基本的规范,例如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要以个体的人的发展作为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能,以实现其真正全面和谐的发展。

2.教育内容、形式与教育途径体系的创新――统一规划,建立健全教育主渠道与其他有效教育途径相结合的立体教育网络

课程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少而精,讲求实用性。要清楚地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课,而非单纯的知识灌输课;是政治课,而非直白的信息传递课;是理论课,而非枯燥的形势和政策介绍课。

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世界上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这表明,单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是不存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在这方面,一些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应努力拓展其他有效的教育途径,以引导的方法,合理利用现代科技提供的条件和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高校必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充分利用网络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教育。要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倡导师生文明上网,保证网络安全有效地运行。应使开展社会实践、建设校园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课外思想工作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等形式成为第二课堂、实践场所,以达到构建良性互动、资源共享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绿色平台,充分发挥各种教育途径的合力作用,使其达到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的目的。

3.教育管理队伍与环境体系的创新――党政齐抓共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高校文化氛围

首先,确立高校党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应定期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总体规划,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内部软环境。

其次,建立一支细致化、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和实践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好坏始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发展状况密切地联系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之模范也”。教师要积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此构建一个通畅、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

再次,重视发挥“两课”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应从切合学生实际的目标出发,选择教学基本内容,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最后,学校要建立健全信用机制,逐步形成诚信体系,营造积极向上、健康进步的文化氛围。诚信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基。作为思想政治建设主阵地的高校,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培养一代有道德、讲诚信的新世纪人才。

总之,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都要负起责任来,以高起点的政治教育活动、高水准的学术交流活动、高层次的文化娱乐活动、高质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携手营造高校良好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环境。只要正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弊端,对其加以及时有效的改进,并选择好科学的方法与途径,就能满足我国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满足落实高等教育法,培养出具有优良思想品德、掌握高水平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能担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重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陆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2]陆振华.浅谈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科技资讯,2006(1).

[3].在全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1-17.

[4]靳诺.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J].求是,2004(9).

[5]高伊.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值得信赖[J].中国高等教育,2004(12).

[6]沈壮海.把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N].中国教育报,2004-10-19.

[7]成长春,罗东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实践[N].光明日报,2003-08-18.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3-11-18.

[9]王瑞荪,等.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 下一篇:试论和谐社会与青少年“德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