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改进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途径

时间:2022-08-11 12:31:57

浅议改进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途径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困难家庭出身的学子依然很多而不减,高校里贫困生这个群体日益庞大,怎样引导教育贫困生身心健康正常发展成了一个难题,引得不少人的关注。对于此状况,本文探讨应怎样改进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途径

近些年来,贫困生这个群体在高等学校中日益明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困难家庭学生步入高等学府,随之,贫困生的数量也逐渐增多,他们所占的比例亦愈来愈大。他们面临的经济、学习、就业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比普通学生要大,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各种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普通学生,亟待合理疏导调节。因此,我们要对症下药,做好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 高校贫困生思想心理存在的几个问题

大多数高校贫困生有优秀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他们出身寒门,能够吃苦耐劳,意志力顽强,独立生活能力强,学习刻苦,生活简朴,作风朴实,为人诚恳等等。但其中一些高校贫困生也存在不少思想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相对于正常的学生,心理压力较大,思想不太稳定,情绪较易波动,性格易偏激,遇事容易走极端等等不健康的思想心理状态。

1.自卑偏执虚荣

自卑是人类很易产生的一种心理,尤其在弱势群体身上更为明显。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城镇二元化明显,贫富差距拉大,跨入高校的大学生由于家庭出身不一,经济条件参差不齐,青年学生却很容易盲目攀比,一些贫困难生由于家庭经济压力很容易自卑而不自信,甚至悲观厌世,心理脆弱;一些贫困难生甚至性格偏执、狭隘、防范意识过重,易走极端;还有一些贫困生内心虚荣,极力“包装”自己,行为方式上与自己条件不符,自欺欺人等等,往往会导致其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跟高校的一些不可思议的事件是分不开的。

2.消极依赖救助

2007年,关于高校贫困生补助,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大高校每年都认定一些贫困生、特困生进行学业补助,贫困生认定工作相当难做,各种方法途径无一不试用,一些学子也无所方法不用,为赢得贫困生的头衔而拿取补助。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确实是家庭困难学生,他们每年只是想当然的等待贫困生补贴,而不主动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做一些兼职,只是等待救助,而且心安理得。我院一名学生,他说他上高中时都是县里给补助,到大学了拿补助亦是当然,因为他家境困难,可是他却不知自己应自强自立,而不是一味等待着他人的施舍。

3.诚信意识匮乏

国家为了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国政府从1998年至今一直都在试行助学贷款制度,广大困难学子收益颇多。但由于相应的社会诚信保障体系不完善,随着我国助学贷款实施范围的扩大,高校学生助学贷款越来越容易,不还款率也居高不下。一些高校学生到了大四毕业,仍迟迟不还款,即便老师催促也无济于事,有的学生都毕业了好几年,仍然欠着助学贷款,学校也联系不上,银行也无法催促。

二、 改进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途径

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不容忽视,它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难点,基于前面的简单分析,我们要针对贫困生存在的一些心理和思想方面的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尽力扭转现状,引导贫困生健康发展,为国家输出有用之才。

1.建立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高校贫困生这个群体,有先天薄弱环节,易于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自卑、偏执、虚荣、焦躁、自闭等等心理问题和性格缺陷,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一是校级可建立心理健康领导组,独立出来,统领大局,指导决策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总思想;二是院级要有心理健康小组,建立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档案应包括贫困生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成员状况、经济来源、收入水平及心理发展状况等,档案记录要专人负责,及时准确,力求详实;三是班级要有关注心理健康干部随时随地了解个人情况,及时向院里汇报。除此之外,要兼顾课堂课外,一方面深入课堂,开设心理教育课程,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每个学生;另一方面丰富课外,校园内成立心理健康协会,定期不定期进行生-生之间心理咨询,弥补课堂内的不足,对贫困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尽力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问题。

2.构建励志教育课堂

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样道理,对于高校贫困生的教育亦如此,出于同情之心,我们都会帮助贫困者,但是贫困者更要自信自强,不能只等待别人的施舍。在高校里,每年都要认定一些贫困生,国家高校对其进行资助。大部分贫困生品学兼优,积极向上,但是不乏有一些贫困生,拿着补助,不知学习却虚荣浪费,甚至挂科,更不要说自己养活自己。对于此,高校应当对贫困生进行励志教育,建立励志课堂,教育其踊跃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参与勤工助学,全面发展自己,提升自身能力。高校目前能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比较少,人员流动性大,有些工作岗位比较卑微,一些贫困生过分敏感和羞怯,害怕丢面子,对于到餐厅当服务员、在学校扫地等工作不愿申请。针对这种情况,一是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生活态度,打消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去接受不那么“体面”的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无贵贱,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而不是一味的区接受;二是要要鼓励学生“走出去”,发挥大学生的自身优势,使其在社会上寻找一些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工作岗位,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兼职,既锻炼自己,又能赚取生活费,减轻家里负担。当然,勤工助学一定要安排合理恰当,不能占用过多的学习和休息时间,以至于影响学业,毕竟大学生仍然要以学为主。

3.规范诚信教育感恩社会

孟子有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做人要握住诚信二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化思想不断出现,在高校里,学生也或多或少的受影响着。高校屡屡出现学生恶意不还款事件,几乎很少有高校能保证本校是百分之百助学贷款还款率的,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觉感叹,目前高校贫困生诚信去哪里了?一些高校贫困生诚信意识淡薄、感恩意识匮乏,因此,在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不能忽略道德品质教育。一是营造诚信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熏陶着莘莘学子,高校可以进行阶段性的诚信教育讲座;二是利用网络进行诚信教育,播放诚信案例,同时也能够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尤其是对于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告知同学们故意拖欠不还助贷,影响个人信誉,将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影响以后的买房买车,甚至会受到法律制裁;三是每年都搞 “诚信校园行”知识竞赛,普及诚信知识,使广大学生都参与其中,进行学习,不只是贫困生要了解掌握,要提高全体同学的诚信意识;四是进行感恩教育,知道诚信了,亦要知道感恩,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本身就是为了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所以被资助的贫困生要懂得感恩,要努力学习,更要记得不忘还款,将来才能更好的报答社会。

参考文献

[1] 管巍,王立岩等.高校贫困生认定方法研究[J].山东文学,2009(2):214.

[2] 孙雅萍.从细微处着手——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2007(7):88-89.

[3]

上一篇:我国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剖析 下一篇:从《利维坦》中透析霍布斯的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