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让孩子感受甜甜的读书滋味

时间:2022-08-26 05:48:40

悦读:让孩子感受甜甜的读书滋味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120-02

分享“悦读”的滋味,告别“苦读”的蜡味,变“苦读”为“悦读”,是我们在“幸福课堂”科研课题中的一项成果。

什么是“悦读”?正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述“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悦读,就是引导学生用快乐的心情、轻松的技巧来阅读,在细细品味中分享书香滋养,让学习、生活享有更多喜悦。

针对阅读课堂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为“悦读”创设有益的条件和有效的训练。

一、悦读:要有足够的阅读时间

一堂课40分钟,有多少时间让学生阅读文本?在一些公开课上,学生阅读的机会是在紧张的讲解之后挤出来的,显得匆匆忙忙、慌慌张张。刚一读完,又“呼”地开展讨论,没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体味课文,那还谈得上“悦读”吗?《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我教《骆驼和羊》,当讨论“长得高好,还是矮好”时,学生意见不统一,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是引导学生阅读的有利时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老牛”的一段话,意见就在阅读中统一起来了,达到以读代讲的效果。这样,既理解了字面的意思,又领会了其中的道理,提高了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比老师分析、判断的效果要好得多。

一堂课40分钟,阅读训练应为“硬”指标,列入课堂设计之中。教师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增加阅读训练。不能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

假如课堂上忙于讲解或讨论,阅读变成形式上的应付。长此以往,孩子碰到读书就厌烦、浮躁,哪能养成静心、潜心阅读的习惯呢?哪能细细品味文中蕴含的滋味呢?所以,阅读课上要保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来得及理解课文,来得及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思考。还要根据课文的难易度,适应学生的实际能力,顾及中下等学生来得及读通读透,共同走进“悦读”境界。

二、悦读:要有合理的阅读要求

阅读要求的高低,也像摘桃子:要求高了,学生不抱希望;要求太低,学生没有奔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读有收获,老师提出的要求必须合情合理。

我教《鸟的天堂》,让学生初读时,只带两个简单的问题:①作者为看鸟的天堂,去了几回?②你感受到大榕树的奇特和群鸟的壮观吗?因为学生刚接触课文,所以读的要求粗些、浅些,关注课文大意、疏通文章思路、扫除阅读障碍,对“鸟的天堂”有一个总的感受就能获得阅读的:啊,大榕树如此奇特而美丽,百鸟翩飞如此壮观迷人!

第二步,在读讲分析过程中,读的要求相应要高些,不停留在一般文字的理解和读通故事情节上,指点学生围绕重点词、句、段,边读边思考,例如课文中五处用到“鸟的天堂”,有的用引号,有些不用引号,从中细心领会内在含义,体现学习课文的深度。

第三步,总结课文时,读的要求是综合性的,帮助学生整体地领会课文,有条理地归纳知识要点,激起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先抑后扬、生动形象写作艺术的共鸣,获得读写能力的提高,感受到一种成功的愉悦。

层层展开,步步投入,阅读才能到达“悦读”境界。要照顾大部分学生的实际:①阅读要求不能太多、太繁杂。应该抓住课文重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将理解的难点一一分解,逐个击破。②阅读要求不能太高、太笼统。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中学会读书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三、悦读:要有适合的训练方式

在阅读课堂,有的老师习惯让全班齐读,听起来“琅琅”声响,实际上有人放声朗读,有人“树下乘凉”,长期以往,会产生多极分化;还有的老师常常让几位“明星”领读,很有“鹤立鸡群”之势,不利于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学习课文《走,我们去植树》,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了解学生自学字词、熟悉课文的程度,我想:如果全班齐声朗读,虽然声音响亮,但是难以听清各个学生的阅读情况;如果抽个别学生朗读,检查的面又太窄小,不能反映大多数的情况。因此,按照全文的6个自然段,进行“开火车”朗读,有变化,有比较,有展示,朗读的氛围一浪胜过一浪。

第二步再次训练阅读,目的是分析重点句段,采用默读形式较为适宜。我想:默读的形式比较自由,好的学生可以读得快些,差的学生可读得慢些,还可反复看几遍,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调节,容易达到读懂读透的程度。而如果采用放声朗读,往往会受速度、读音等因素干扰而抑制思维,不利于达到本次阅读的要求。

阅读训练要面向全体,变换形式,激发各类学生的兴趣。训练方式的选用应考虑读的目的,使方式和要求相适应。

四、悦读:要学会有效的阅读技能

到了高年级,一提及读书,大部分学生会有甜滋滋的感应;也有的学生心生厌烦,味同嚼蜡。究其原因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技能的高低。因此,要让学生享受“悦读”,要将阅读技能的训练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包括朗读、默读及精读、略读、浏览。前两项既是基础,又是重点。

朗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这一项训练从一年级开始,各学段各有侧重,要从内容的理解出发,从语言、语调和情感表达三方面不断提高。朗读训练,作为低、中年级的主要训练形式,在课堂上容易实施,也容易检测。

默读。这项训练入门较难,技巧为重,终身受用。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和习惯,都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不可能一蹴而就。根据课标的要求,低年级要“学习默读”;中年级“逐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高年级“默读有一定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我班完全达到这个标准的人数有82%左右,但读的认知率不高,即读过之后说不出读了什么内容,也就是只顾上速度,而没有达到“读懂”的本质要求。

因此,默读训练要循序渐进,不要过早地用“计时法”统计每分钟默读了多少字,而要承认默读的能力差异,允许不同学生进度不同,不同学生训练频率不同。我还发现:除了课堂集体训练之外,有一条重要补充途径:让学生与学生互帮互助、互观互励,发挥身边“小老师”一对一的帮教作用,纠正不利于速读的不良习惯:出声读,指读,假读;养成速读的新习惯:扫读,抓住关键字句,注意提示语,加快节奏等等。

学会了默读技法,捧起一本好书进入状态,久久地浸润,文字甜美的滋味就越来越透入心灵。

五、悦读:要拓展有益的实践活动

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是课堂阅读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学生在别样的阅读园地里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我发现,以下几项实践性活动切实可行,受到普遍欢迎。

1.再现课文。例如学完《公仪休拒收礼物》,举办课本剧表演,自由组成三人小组,互观互赏,选出表演出色者,向全班表演。还可以举办创意课文故事会,根据课文改编成同题故事或同类故事。这些活动以再现课文内容为主,有别于照本阅读,比阅读更活跃,更有创意,深受学生欢迎。

2.读写同步。例如阅读《天安门广场》,将阅读与写作紧密联系,仿照课文按方位描写场景,介绍自家庭院或附近小区的结构及居住情况,达到以写固读的效果。仿写范文可以从多角度进行:仿写精美词句,仿写故事情节,仿写思路结构,仿写开头结尾,仿写精彩修辞等,有利于读写能力“双赢”。

3.口语交际。这类活动注重听与说的双方互动,要在具体情境中进行,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它比阅读更具有生动性和开放性。

4.小组合作。不仅是课堂上的合作,还包括课余的合作,积极参与综合学习活动。在合作小组中加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5.书香活动。“悦读”不仅在于课堂,还包含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们开展一年一度的“读书节”,举办“好书伴我成长”班队汇报活动,在“小蜜蜂”书香行动中评比书香儿童、书香班级,参观书香家庭等等。书香活动成为孩子们“悦读”的多彩花苑,人人感受甜甜的滋味,分享涓涓的滋养。

上一篇:庞巴迪CRJ系列飞机维修工程文件及其应用 下一篇:弱智学生品德教育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