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时间:2022-08-26 05:18:10

如何培养初中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摘要】在体育课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获得快乐,获得幸福的体验。

【关键词】方法 兴趣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展示自己,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现结合自己的亲身教学,谈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上体育课的教学兴趣。

一、对学生要进行正确的方法指导

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获得学习成绩,能力提高的重要基石。教学中,和学习方法指导相伴而行的是教师教学的全面性。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在体育教学中,“爱”既指老师对学生的爱,又指学生对老师的爱以及对体育的爱。

二、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有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因此,教师真心地去爱学生,不仅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中、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对学习的爱,还要求教师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应该给予帮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思想上喜欢老师,从而喜欢体育。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以实现和促进自身的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一代新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用积极肯定的情感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训练、指点练习方法,控制调整学生练习活动。以情导教、以行助学给学生以启迪,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教、学、练融为一体、有机结合,形成有利的教学环境。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在发现问题中提升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问题中创新,在创新中追问。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善问、敢问。“为学之道,必本于思。”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敢问、善问呢?首先,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看做人,是个有潜能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人,要尊重他们,经营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要善于激励学生,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科学、成熟,老师都要给予热情的鼓励,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的审美意识和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对动作美的体验,能提高学生鉴别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美学修养和对美的认识。美与身体的健康密不可分,没有美,健康也就失去光彩。体育运动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和独特的美育价值,它可以塑造和展现各种形式的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进行一般和特殊的美学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对美的需求、美的感情、美的观点、美的欣赏、美的概念,还要向学生灌输心灵美和行为美的思想,培养追求身体美、动作美的愿望。教学中,通过改变练习条件、增加练习难道,使学生体验到坚毅美、忍耐美与勇敢美,并在体育活动中得到美感体验,使体育锻炼成为自觉行为,增强自信心。

五、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发现,同学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在练习中,学生掌握动作有快慢之分,优劣之分,这种差别就形成了同伴间的相互影响,鼓励做得不好的不要气馁,继续努力,提倡学习较快的学生和技术差一点的学生共同练习,这样动作差一点的学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学生动作,还可以很方便地向对方请教。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示范作用,这样不仅能增强本人的自信心,而且有利于激发动作差一点的同学努力练习。通过教学中学生相互之间作用,能融洽学生之间的感情,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创新的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知识的积累,在探索中不断的总结反思,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想必我们的课堂也能成为学生们向往的地方,成为他们幸福成长的乐园。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安峰初级中学)编辑/张俊英

上一篇:浅谈政治艺术教学 下一篇:开展语文有效教学 促进学生素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