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专业音乐教育中民间音乐传承的思考

时间:2022-08-26 04:33:27

对学校专业音乐教育中民间音乐传承的思考

摘 要: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面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试图从教育与文化发展的双重视角,来探讨学校教育中民族音乐传承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如何有计划地分阶段、分步骤地将文化部门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教育资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学校;音乐教育;民间音乐;传承

一、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及现状

翻开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音乐教育都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中曲折前进的。从西学东渐到学堂乐歌。西式音乐教育实质上充当了中国音乐基础教育的“催生剂”。1927年,萧友梅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创办了上海国立音乐院,从而掀开了中国音教史新的一页,走了一条不折不扣的西方专业音乐教育之路。

作为一种异质艺术文化,为了顺应当时的时代潮流,中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们选择了西方的教育模式。现如今,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已经发展到拥有9所专业音乐学院,300多所音乐二级院(系)和无数所为达到综合院校标准而正在建立音乐系的综合大学这一欣欣向荣的局面。然而,由此又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以西方欧洲音乐为中心论、中国音乐落后论、大量的中国民间音乐以及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游走在教学大纲之外。我们这些“科班学生”的知识结构大概基本如此:不懂传统音乐,却浅薄地认为它落后。

二、民间音乐不能在不经意间灭亡

社会的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使我们了解了更多的外来文化,不少人开始追求新鲜艺术时尚的潮流,而疏忽了本民族固有的艺术精粹。表面上看民间音乐还在静静地流传繁衍,然而它在社会上的重要性已经慢慢丢失。以电子音像产品为主的新时期音乐传播文化使大众的音乐欣赏渠道变得无比广阔,口传心授的民间音乐已经逐渐写入了教科书。

如果意识不到这些问题,那么可贵的民间音乐遗产就会在不经意间消散。本世纪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的昆曲被列为世界首批19个“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到2009年,我国已经有古琴、南音、侗族大歌、粤剧、藏戏、花儿、呼麦等29个项目列入该名录,中国成了世界上列入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三、扬州民间音乐资源的内涵与特征

扬州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有着深厚的文明史和江淮文化底蕴。民间音乐非常丰富且流传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民间音乐如扬剧、扬州清曲、扬州平话、道情等。这些都来自于扬州人民的生活,与该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和交往经验密切相关,并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

就拿扬州清曲来说,始于元,成于明,盛于清,又称广陵清曲、扬州小曲、扬州小唱等,有500多种曲目、140多个曲牌,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江苏民间曲种之一。清曲音乐属曲牌体,伴奏以丝弦为主,曲词优美,意象深远。这些充分的资源既有传统的文字记载资料、音像资料,也有现代的网络音乐形式等,完全可以纳入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体系,这样既在弘扬、传承和保护本土音乐资源的同时,又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内容健康的文化精品纳入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体系,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确实有利于加强民间音乐保护、传承意识,并激发大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地方高校开发和利用本土民间音乐课程资源的文化与教育价值:地方高校开发和利用本土音乐资源,一方面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音乐艺术,保护区域艺术文化生态的平衡,另一方面对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将具有极为重要的建设性价值。

1.实现对本土民间音乐文化生态的保护

扬州民歌丰富繁多,20世纪80年代,扬州文化部门创作组曾编辑了三册《扬州民间音乐资料》,辑录了扬州民歌近千首。《拔根芦柴花》就是栽秧号子的代表作品,它既有江南俚曲的委婉缠绵,又兼北方的高亢嘹亮,现已唱红大江南北。另一首邵伯民歌《撒趟子撩在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了亚洲民歌。

另外,扬州的文艺团体在向高校介绍本土民间音乐方面也作出了不小的贡献,2010年,由扬州曲艺团和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曲艺50年扬州大学专场演出》,给高校的学生们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共同享受,这些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通过他们的欣赏形成感受之后,不仅可以在更多的观众心中产生共鸣,还可以将扬州本土音乐的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

2.促进对本土民间音乐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具有主体性、基础性和开放性。民族音乐文化在具有自身根本特征的基础上,是一个传承与发展相结合的概念,学校音乐教育,在时展的高度上,应将民族音乐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资源,引进到音乐教育中,并将其作为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基础,让每一个学生浸润在民族音乐的环境中,并以开放的心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多元音乐文化。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近年来为保护和弘扬扬州民间音乐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近年来成立了扬州民间音乐研究所,这是第一家专门研究扬州民间音乐的机构。扬州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如夏峰、戈弘、韩月波等受聘为特约研究员。此次民间音乐研究所的成立,意味着民间音乐将走出大学,面向社会。在研究范围上,不只局限于扬州本地,还将对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民间音乐进行整理、研究。并定期组织音乐家们外出采风,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刊登在《扬州民间音乐文化论坛》上。

热心传统艺术的工作者们极力在补救民间音乐,但大多数人的办法是研究、寻根、探古、溯源,这当然好。但忘了最重要的是推广、普及、融入潮流,注入时代新鲜的血液。像过去解放初期文艺工作者大举深入民间探访挖掘音乐资料的情况不多见了,代替的只是无休止的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诚然,艺术需要学术,但艺术不等于学术。至少现在,我看不到民间传统音乐的光明,期待改革。

(作者单位 江苏扬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上一篇:大班历史学科如何进行四步教学法 下一篇:浅议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