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农业丰收的方法

时间:2022-08-26 03:56:11

科技农业丰收的方法

作者:叶少良 单位:寻乌县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

近几年来,寻乌县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全面实施“科技兴农”的战略,努力加大科技对农业的投入,大力增加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1991年至1996年,全县粮食连续6年获得丰收,粮食总产量每年以5%的幅度递增。1996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2.43万吨,比上年增长5.43%,创历史最好水平。该县粮食生产最显著的特点是:科技含量大,耕作技术精,播种面积大,总产单产高。充分显示了科技兴农的巨大效益和威力。

一、主要做法

1、良种推广。寻乌县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县。全县共有水稻耕地面积19.52万亩,人均水稻耕地面积0.7亩。寻乌县以更新水稻品种为突破口,在经过反复试验,典型示范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和推广优良杂交水稻品种。据统计,全县种植杂优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92%。水稻亩产由原来的三、四百公斤,增加到八百公斤以上,涌现出一大批高产户、“吨粮田”。南桥镇100%的农户种值杂优水稻,而且还会繁种育种,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杂优水稻育种基地。全镇粮食生产已实现水稻杂优化,95%以上的水稻面积建成了“吨粮田”。成为全县产量高、质量优、产供销一条龙的商品粮生产的大户镇。2、农科技术推广。在实施科技兴农活动中,寻乌县大力推广和普及农业先进科学技术,不断引进、革新水稻耕作方法。变过去传统、落后、粗放经营的耕作方式为现代、先进、精耕细作的科学耕作方法。一是在育秧上,推广先进的旱床保温育秧,全县覆盖面积已达85%。这不仅减少了秧田占用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起到了育秧保温效果,有利于提高种子发芽率,育出壮秧良苗。二是在插秧上,引进和采用“塑料软盘抛秧”技术,并在全县陆续推广。1996年全县已实施早稻抛秧面积达3万亩,收到了既节时省力,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又提高了水稻产量的良好效果。三是根据当地实际,在不适宜种植双季稻的边远山区乡村,大力推广中稻再生耕作技术,不断扩大水稻增收面积,提高粮食产量。3、建立四级农科技术网络。全县222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功能齐全的农技服务站,配备了237名工作热心、责任心强、技术精湛的农业技术人员;2040个村民小组成立了农业科普小组,每个农业科普小组有2—3户重点科技示范户。形成了以县为中心,乡为基础,村为纽带,组为重点,上下连接,配套成龙的农科技社会服务网络。4、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一是在全县各个村庄建立农民文化技术夜校,动员和组织农民学文化、学技术;二是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的培训,做到每人学会和掌握2—3门农科技术;三是由县、乡、村派出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千家万户,巡回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指导和技术传授,提供技术服务,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四是大力支持和鼓励农民参加各种农函大、农广校等大专、中专的函授教育,积极提倡走自学成才的道路,形成学科技、讲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据初步统计,全县有近千名农民取得了各种农函大、农广校的大专、中专文凭,或获得了农民技术员、乡土人才等各种职称。

二、几点启示启示

之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抓好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农业,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坚持走科技兴农的道路,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让农业科学成果和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消化、应用、推广和普及,使之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变科技优势为效益优势。启示之二,加强农业科技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实施科技兴农的关键所在。要进一步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大力培养和造就农业科技人才,鼓励农科人员不断研究新技术,创造新成果。同时,为他们从事的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工作营造宽松、舒适的环境,充分调动农科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发挥专长,实现自我价值。启示之三,提高农民自身文化科技素质,是实现现代科学农业的基础。要坚持农科教相结合的方针,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农民进行文化科技的培训和教育,全面扫除文盲和科盲,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不断增强农民掌握和驾驭现代农业科技的意识和能力。

上一篇:种杂交水稻争粮食丰收 下一篇:引进旱育抛秧再夺粮食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