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策略

时间:2022-08-26 03:32:47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策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时代。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提出,要改革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要把“乐于探究”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强调课程结构要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出教材要“有利于学生探究”。那么,什么是探究性学习,为什么要开展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本人将对此作一定的论述。

一、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具体地说,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 、干活艘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选用探究方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并能满足改革者的心理需要。其实,教学改革并不神秘,它的宗旨是三点:一是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一套做法;二是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三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一)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激发主动参与的兴趣。

1.趣味竞赛式

有计划地、适当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既考查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促进作用。竞赛可在不同的范围内进行,形式不能太单一,要强调趣味性,要灵活多样,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词语擂台赛、成语接龙赛、限时背古诗赛、即兴发言赛、辩论赛、读书知识竞赛等等。这种竞赛不是选拔赛,所以我从不采用淘汰制,而是面向大多数学生,使大多数学生在竞赛中都能取得好成绩,从而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兴趣。

2.快乐游戏式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因为游戏趣味性强,简单易行,所以深受所有孩子的喜爱,语文游戏式的活动课正是将语文知识融于游戏当中,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活动时,学生不受整齐划一的课桌椅的约束,在动态组合中开展活动。如:"成语灯谜会"、"物品交流会"、"漫游古诗王国"、"智力大拼板"等,学生寓学于乐,学得开心、学得有效。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验主动参与的乐趣。

每一次语文课,我都精心设计活动主题。活动主题确定后,全体学生参与活动设计,包括课前的组织、策划、准备,课中的主持、实施及课后的总结评价,都由学生完成,给学生以极大的活动余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发挥了学生各方面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了主动参与的乐趣。如:我为了考查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积累情况,上《舟过安仁》这一课,课前,学生主动地去搜集有关古诗的知识,从诗人到内容、从写作背景到写作方法,无一不是他们所关注的焦点、搜集的资料;课堂上,学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展示了有关古诗的知识:有的以智力竞赛的形式让大家了解了有关古诗和诗人的小知识点,有的以"古诗接龙"的方法展示了大家所积累的古诗,有的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古诗的创作经历,有的以表演的形式再现了古诗的内容......最后大家评选出了"古诗王国"的国王、王后和大臣,并且全班同学都成了"古诗王国"的城民。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那么主动、积极,他们创新、他们合作、他们体验到了智慧的力量和主动参与的乐趣。

(三)创设情境,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

1.创设认知矛盾的情境

在现今语文课本中,常常有一些感人的英雄事迹,而这些英雄常常有不同与常人的壮举。可以让学生利用本身固有的思维方式与英雄人物的事迹进行比较,探究矛盾根源。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篇课文是描述英雄人物的。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可以先启发学生回忆被火柴梗或蜡烛烧着时的感觉。再出示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即那些描述再烈火中烧却仍然一动不动的情节。为什么能忍住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烈火焚烧之痛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

总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有熟悉感,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诱发探究意识,激活探究思维。在探究中小学教师首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的观点,探究过程中要珍视并正确处理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和原始概念,引导学生积极反思;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还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小学语文教师在不同学段,要对学生探究的水平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探究性学习与现代技术(如多媒体与互联网)相结合,使学生在现代化技术的指导下,提高自身的探究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教材中互文的修辞手法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