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控专业为例谈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时间:2022-08-26 03:21:13

以数控专业为例谈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各行业高技能型人才都紧缺。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有效的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文章以数控专业为例,在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和省示范专业建设项目的指导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数控专业 中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衔接

1.引言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快要占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离不开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这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中高职的顺利衔接。

“衔接”的基本意思是将事物首尾连接。本文中是指将职业教育中的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承接起来,减少教学中的重复,形成递进教学系统,进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只有构建有效的中高职衔接和合理的职教体系才能提高整个职业教育质量。

2.中高职衔接现状

职业教育在我国长期以来都是被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社会看成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归宿,普遍认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的素质都比较低,职教学生不好管理等。以我校数控专业为例,对于五年制的学生不管成绩有多么优秀,到毕业时有1/3的企业明确规定不让其参加面试,不接收中高职衔接过来的学生,这些观念与现象使得中高职的衔接工作困难重重。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探索中高职衔接问题,在多年研究中发现,中高职衔接的主要问题是在这两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等方面严重脱节。不管是中职阶段的教育还是高职阶段的教育都不涉及教学知识的递进性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中高职衔接教育这么多年,我国较成功的教育模式有五年一贯制、“3+2”或“3+3等,也有个别学校自定的“技能优胜晋升”模式。我校采用的是以高职为主,中职为辅的办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中职学生要进入高职学习,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初中毕业时直接报考学校的五年制专业在五年学习中完成中职和高职的教学内容;另一种是报考学校的中专,三年后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进入高职学习。分析我校的两种中高职衔接模式,第一种教学内容重复较少,学生学习内容丰富。第二种教学内容重复较多,学生学习内容范围较窄。整体看来,中高职的衔接问题较多、困难重重。

3.完善中高职衔接的途径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与难点均在课程设计,主要面临的难题有专业设置的契合度较低中高职衔接缺乏基础支撑、非专业对口衔接造成知识和技能错位、非一体化设计的专业对口衔接中课程设里和教学内容重复及课程结构衔接错位、中高职衔接缺乏内涵支撑等。要完善中高职衔接工作,需认真分析以上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首先,科学整合教学资源,设置中高职对口衔接的专业。

针对我国中职专业目录与高职专业目录不完全统一的问题,要确保中高职课程的高效衔接,必须制定相对统一的专业接口标准。这就需要科学整合教学资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设置中必须进行多次调研、认真分析,就社会紧缺专业进行对应设置,比如通过调研分析,数控人才近五年将持续出现紧缺现象,应在中职中开办数控技术专业,在高职中开办数控技术学习,这将为以后的高职对口衔接工作减轻负担。

其次,分析学生的入学知识情况,因才分班。

针对非专业对口衔接造成知识和技能错位、非一体化设计的专业对口衔接中课程设里和教学内容重复及课程结构衔接错位等问题,其解决方法主要是精确分析学生入学时的知识掌握情况,因才分班。

所谓因才分班,就是将入校新生第一步按照普高与职高类,第二步在允许(学生人数满足再次分班)的条件下将普高上来的学生按照文科班与理科班分类,将职高类学生按照对口与非对口分类。通过这样分班,安排学生的教学内容就更加明确。

最后,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中高职一体化教学计划。

要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就要根据不同的分班情况重新规划课程体系或是将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组。比例对于高职存在的基础公共课可以以在班的方式集中教学。对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可以以小班的方式分开教学,对已有专业基础知识中职上来的学生加强核心技能的训练,加深教学难度。不管衔接的课程体系怎么改变,需要遵循的是课程无删改,也就是说通过中高职衔接后,并没有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增量,保证中高职一体化教学计划的实现。

4.结语

分析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办学实质,不难发现中高职的衔接工作属于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以就业为目的,以学生技能发展为依据进行统筹规划。

参考文献:

[1]李英.论工业园区内高端技能型中高职衔接人才的培养――以机电类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

[2]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11.

[3]刘辉,王海亮.中高职衔接的历史逻辑、现实困境及其超越[J].职业技术教育,2011.

[4]张象袁.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5]徐国庆.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设计[J].江苏高教,2013.

上一篇:杜氏肌营养不良能治好吗等 下一篇:工程地质在优慕课教学资源平台信息化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