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通高校音乐公选课程的改革

时间:2022-08-26 12:39:46

论普通高校音乐公选课程的改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挑战。国家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这就对我们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自古以来,人们就意识到了音乐对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有着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现代社会,音乐更是以它对提高综合素质、健全人格和心理、开发想象力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被教育界、艺术界所肯定。为了培养出德、智、体、美均衡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明确规定:“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均在2005年以前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有了政策的指引,各太高校立足自身办学条件,纷纷开设了相应的音乐公共选修课程,并已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是,与所有新生事物一样,我国普通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程在产生和发展的初期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教学内容比较混乱、没有权威的教材进行规范和指导:陈旧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时展的要求: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展示自己音乐才能的平台过于单一等四个方面。可以说,对普通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针对这四个方面的改革谈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一、规范教学内容

要提高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公选课程的整体发展水平,首先就要规范教学的内容。具体包括:

1、民族、民间音乐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民族要延续、要发展,就必须传承和发扬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人唯有发展属于自己的民族音乐,才有可能与世界各国分庭抗礼”。因此,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继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外国音乐

外国音乐,尤其西方音乐可谓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们在创作手法、音乐结构、审美意识等方面都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较大的区别,学习和了解这部分内容,对于丰富艺术修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在外国音乐中,交响音乐更是以其多样的形式和体裁,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思想内涵而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教育主管部门也多次强调了交响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3、现代音乐

这里所说的“现代音乐”与西方音乐史上以20世纪音乐为主体的“现代”一词是有很大区别的。在西方音乐史中,“现代音乐”是指20世纪出现的,包括新古典主义、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等在内的音乐形式和流派,而这些内容对于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是不必要的。因此,针对普通高校开设音乐公选课程的目的和对象,笔者以为,这里所说的“现代音乐”应该是指20世纪以后出现的,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能被尽可能多的普通听众所接受的音乐形式和种类。例如音乐剧、经典的电影配乐、当代作曲家新创作的艺术歌曲等。

以上概要的阐述了普通高校音乐类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当然,要规范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还需要制定统一的、有权威性的教材,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再详述。

二、更新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落后显得尤为突出,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是大势所趋。

目前的普通高校音乐公选课程主要采取音乐赏析课的形式,而传统的音乐赏析课使用的模式通常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在一大串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理论知识讲解之后,学生好不容易提起精神准备好好欣赏音乐了,老师又常常为了寻找需要的音响资料而倒磁带或查找碟片,使讲课中断,这样就使上课的效果大打折扣。

使用多媒体教学后,就可以将图片、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随心所欲地调配和使用。例如:在学习交响音乐时,首先必须介绍交响乐队的编制及每种乐器的外观、性能、音色等。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就只能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看一下书上的图片,其余只好凭教师的口述来调动大家的想象力,更新教学模式后,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在屏幕上直观地对乐器逐一展示,还能欣赏到每种乐器的音响效果、音色特点以及精彩演奏片段。这样的教学更为生动、形象,更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

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国家大力倡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专业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出了“终身学习”是师资队伍建设面向21世纪必须去努力实现的崇高目标。要提高普通高校音乐公选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的专业水平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除了教师自身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外,各个高校还应制定相应的师资进修、送培制度,定期选送教师到专业团体、艺术院校继续深造学习。另外,学校还可以制定全面和规范的针对音乐公选课任课教师专业水平、任教资格的考评制度,定期进行,通过考核的方可任教,以此抬高门槛,从另一个方面确保教学质量。

2、更新知识结构

前面提到了更新教学模式、使用高科技教学手段对于高校音乐课的重要意义。但是,在现有的艺术课堂里,却很少有教师能够熟练操作电脑和利用网络传媒进行授课。他们要么是还没有意识到多媒体设备、课件、网络等对于教学的优越性,还停留在使用录音机、钢琴等进行教学的老观念里:要么是意识到了更新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但苦于这方面知识的贫乏而无法具体操作。

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由于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单一造成的。因此,作为一名称职的高校音乐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教育思想理念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为学生搭建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

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舞台艺术,它的艺术魅力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展示平台来体现。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女士就认为:“音乐教育,绝不是每周一节音乐课就够了,而是要形成音乐教育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教育活动。”可以看出,过去很多人认为每周一次的音乐赏析就是高校音乐公选课的全部,这种观念无疑是非常错误的。

要让大学音乐教育真正面向普通高校的非艺术专业学生,使美好的音乐艺术渗透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从而达到提高综合素质、健全人格和心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终目的:高校音乐教育必须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为学生尽可能地搭建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笔者以为,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组建校园音乐协会。这个协会可划为学校学生会的下设分支机构,在学校的管理、帮助下,由学生自己组织和运作。音乐协会下面还可根据各校具体情况分设合唱队、交响乐队、民乐队、电声乐队等,这些团队定期排练和演出,有相关指导教师的可由本校老师担任。如果没有,也可以从专业团体聘请。

2、为具有优秀艺术才能的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展示空间。通过各种校园音乐活动,在丰富了学生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会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音乐专业的演奏(演唱)水平。对于其中的优秀节目及相关演员,学校应该积极为他们创造走出校园,到广阔的社会平台去表演的机会。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又增强了他们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和兴趣。

3、在校园网络上开设音乐艺术论坛。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校园网络在各高校已相当普及,这个平台在受众面广、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等方面具有传统舞台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这里,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畅谈对音乐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及时得到关于音乐的各种信息,还可以展示自己写的歌曲、音乐作品等。

前文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师水平、展示平台等四个方面对普通高校音乐公选课程的改革进行了论述。总结全文。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均衡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为最终目的:而音乐公选课更是以它对提高综合素质、健全人格和心理、开发想象力等方面的不可替代性,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改进、革新,使它为素质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杨忠林:文学学士,内江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

上一篇:浅析抛锚式教学 下一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