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应用也要以人为本

时间:2022-08-25 11:49:10

技术应用也要以人为本

以校讯通方式,增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学业情况沟通,这本身没有问题。可是案例折射出学校对校讯通应用的要求与教学管理则值得商榷。

一方面,引入新技术,强调应用在教育管理中,这个意图是好的,可是管理上偏于简单。只看重教师发了几条信息,而不是分析教师发了什么信息,信息是否产生了良好作用。案例中看不出学校管理一方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发挥了指导作用,这是管理上的疏漏。

另一方面,学校对于教学管理,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质量的提升,也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按照教育部明文要求,小学低年级,如案例反映的一二年级,不能布置家庭作业。学习任务,含练习,应该在学校时间,由教师辅导完成。案例中反映了一个普遍现象,学生的课业负担很严重,某些学生要完成作业到晚上十一点钟,这有害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方应该对此行为喊“停”,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还有,教师一方在校讯通应用中也有问题。

教师在校讯通应用中,把教育责任转嫁给家长,增加了家长的负担,这反而会引起家长的反感,也与校讯通应用时希望家校形成教育合力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学校教育,尤其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主要担负学科教学责任,这就包括,作业批阅与发现问题的纠正。通告学生作业,提示家长督促学生完成,这是可以理解的。若强调家长每天,每一个学科的作业都要履行签字与检查等义务,对于一个非专业的人员,而且是全部学科,显然是非常大的负担。

家长在作业批阅中成为“主角”时,相应地学生与教师就会被“边缘化”。如案例中反映的,学生习惯于由家长转告作业,而自己失去了学习主动性。若从低年级起不能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学习进步。此外,教师把作业批阅的任务转嫁给家长,交上来的作业都是正确的,这便失去了发现问题并与学生交流的机会。

案例中教师及时发现了问题,并以学生记录作业,自觉完成,而教师注意个别教育与督促,这样的很传统的方式,反而解决了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在校讯通的应用上,教师也做出了积极尝试。

现代社会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互联网平台,都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目前QQ、微信、校讯通、电话、微博等都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可是,这些技术应用最终要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就是说,不能眼里只有技术,没有人。

上一篇:海外荐书 15期 下一篇:精品导读 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