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兴趣教学法的认识和理解

时间:2022-08-25 09:28:57

浅谈我对兴趣教学法的认识和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高中数学知识难度相当大,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怎样让学生克服困难,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兴趣教育和快乐教学。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一个人只有对事物有了兴趣,才愿意接近它,喜欢它。学知识也一样,只有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去学习,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思维也才会活跃起来。下面是我在数学课堂上通常使用的几种教学方法,现在把它叙述出来,以便于和同道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

社会生产和人的需要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一个思想上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根据教材的特点,讲述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价值和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对于教材中的每一章引言课,教师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引入新的课题。

二、利用语文上的谐音,讲授数学概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深入备好课,对概念进行反复的理解,寻求通俗易懂且好记忆的方法,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向量的减法运算》时,减法法则:如果把两个向量的始点放在一起,则这两个向量的差是减向量的终点到被减向量的终点的向量。这条法则可简化为:首首相连,终点指向被减数。利用语文上的谐音为“手手相连,尾指手”。

三、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例如讲授《椭圆的定义》,为了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椭圆,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条线绳和两枚图钉。课堂上自己先在黑板上演示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练习本上试试。全班学生都积极动手,甚至有些学生觉得好奇:“这么简单的工具就可以画出这样复杂的图形?”。有些学生也在思索:“是否能用简单的工具来画双曲线和抛物线呢?可见,数学课堂上,我们应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多动手和多动脑。

四、鼓励学生善于走上讲台,感受成功的喜悦

数学课上,我经常鼓励学生主动上黑板做题,不管学生是否做对,我都会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表扬方式。例如:经常上黑板的学生,我会说:“这次太粗心,下次继续努力。”对于第一次走上讲台的学生我说:“不错,比以前有进步,希望下次会做得更好。”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和成功后的喜悦。

五、利用生活实例讲解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数学集合这一内容时,我这样给学生讲述集合的概念。我说,你母亲在超市买了一篮子苹果回来,装在篮子里的苹果形成了一个集合;高一(7)班的58个同学集中在一起也形成了一个集合;把小于5的正整数集中在一起也形成了一个集合。可见集合有两个要素:(1)关注的对象;(2)“篮子”(集中在一起)。在表示集合的时候要把关注的对象装在“篮子”里,我们用大括号来表示“篮子”,例如小于5的正整数集中在一起所形成的集合可以记作:{1,2,3,4}。这里的1,2,3,4就叫做集合的元素。如果把一篮子的苹果形成的集合记作A,a是篮子里的一个苹果,这时a就是A的元素,可以记作a∈A(读作a属于A),如果b不是篮子的苹果,可以记作b不∈A。

六、提出兴趣问题,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这个问题必须具有三个特性,即问题的接受性、障碍性、探究性。例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可以采取生活实例来进行设疑导入,首先教师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同学们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一张纸对折30次的厚度,远远大于8848米。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条件下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师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