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 文化先行

时间:2022-08-25 07:03:01

东北振兴 文化先行

公元2006年6月20日,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却注定要载人沈阳档案发展史乃至整个沈阳文化发展史的史册。因为在这一天,伴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铿锵步伐,沈阳人终于迎来了他们全新的档案馆开馆的辉煌时刻。

对于这一时刻的到来,用“梦寐以求”、“梦想成真”来形容沈阳档案人的心情,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市,沈阳市的档案馆自1960年成立以来,就一直过着有名无馆,档案四处存放的日子。这与沈阳市以及沈阳档案人在全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为此,几代沈阳档案人在做好、做优、做强现有工作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对建设一座新档案馆的不懈追求。这中间,表现出了他们对事业负责的无限毅力和韧劲。比如眼前这座高8层,建筑总高度40.5米,总建筑面积21779平方米的新档案馆,仅选址就先后有过17处之多,而哪一次选址不需要做大量的考察和协调工作?身为女性的局长许芳以及她的同事们,把这种韧劲发挥到了极致。

然而开馆期间在与沈阳档案人的接触过程中,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谈得更多的已经不是新馆、不是以往的成绩、更不是某某人的功劳,而是今后的打算,是档案工作如何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

东北振兴,新馆落成。这是巧合?还是某种必然!这就不得不使人想到一个问题:东北振兴,应该靠什么?

目光,再次回落到这座位于沈阳的母亲河――浑河(古称“沈水”)河畔的沈阳市档案馆。望着她四周那一圈高18米、直径1.5米的立柱,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代表之一的沈阳仿佛已经告诉了我们了一个答案――靠文化。正如欧洲的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的全面繁荣一样。这,或许就是历史的必然!

在沈阳,望着宽宽的马路上那川流不息的车流,望着道路两旁那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望着便道上那摩肩接踵匆匆而过的人群,你会强烈地感受到她发展的欲望以及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在与人们的接触中,你也会强烈地感受到她在发展中所弥漫的那种文化的张力。

比如在沈阳,在我们所接触的各界人士中,从省委领导、市委书记,到档案界的同行,无不对《四库全书》由于历史原因而从沈阳转移保存到甘肃这件事“耿耿于怀”,对其恐怕无法回归表现出了很多的无奈。真是割断的是文化血脉,割不断的是文化情怀。

再比如,还是这个承担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任的沈阳,还是这个百废待兴的沈阳,近年来却一下子斥巨资兴建了四大标志性文化建筑设施:儿童活动中心、残疾人活动中心、图书馆和档案馆,而且用陈政高书记的话讲:“要建就建最好的!”

特别是眼前这座气势恢弘的档案馆,不仅一举结束了沈阳市档案馆建馆40多年来档案保管条件较差的历史,而且一跃成为了全国省会城市、副省级市中建筑面积最大、设施完备的档案馆。而与此相对应,在沈阳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一个不重视文化的领导,必定是一个没有远见的领导;而不重视档案工作的领导,必定是一个没有文化的领导!

因为有这样的远见卓识,更因为有这样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因此,沈阳市档案馆从整体建筑风格到内部装修及有效面积的使用,都无不突出了她的社会文化性。比如,在其全部21779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中,仅展览和公众服务区就有7200平方米,这就在物质上充分保证了档案馆社会文化功能的全面实现。

或许是承载了沈阳人太多的文化追求,以至于这座沈阳档案人企盼了几十年的档案馆,“物化”的档案馆在落成开馆之际,反而隐身到了“文化”的档案展览的开幕之后。因此,当国家档案局毛福民局长、李和平副局长,当辽宁省档案局刘金树局长,沈阳市邹大挺副市长等领导出现在6月20日举行的隆重而简朴的开馆典礼上时,沈阳档案人给这个盛典所起的名字却是――“‘沈阳的记忆’大型主题展览开幕暨沈阳市档案馆新馆开馆仪式”。

“物化”的档案馆,仍然无处不“文化”。

拾级而上,穿过接待和公众休息区,绕过别致的立体魔方造型的大楼指示“牌”,馆内由二层直通屋顶的中庭空间不由得使人眼前一亮。而中庭正面墙上几层楼高的以清康熙年间绘制的“盛京城阙图”为蓝本制成的巨型浮雕,则清晰地点明了沈阳市档案馆的文化定位:档案文化和地域文化相结合。

开馆期间,与档案馆的社会文化性相匹配的是同时展出的五大展览。除永久性展览:“沈阳的记忆”大型主题展外,还有国家档案局主办的“中国档案珍品展览”(巡回展),沈阳市档案局馆主办的“沈阳市家庭档案珍藏展”、“2006中国沈阳世园会专题展览”,以及沈阳市铁西区区委、区政府主办的“铁西新区展览――建设经济强区构建和谐新区”主题展。值得一提的是,铁西区委、区政府借市档案馆的一方宝地举办展览,开辟了档案馆为社会服务的又一个新领域。

看沈阳档案人的展览,特别是观看他们永久性的展览“沈阳的记忆”,你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那就是那种到哪儿都压得住台的大气。那里不仅有精美的图片和珍贵的档案文献,也不仅有知识丰富的文字说明和训练有素的解说员,而且还配有多组文化景箱、沙盘、装饰画、雕塑以及大屏幕的等离子多媒体播放器等辅助展品。而且其制作之精美,味道之纯正,使你仿佛置身于了北京的现代文学馆。在这方面,沈阳档案人坦言文博系统的展览在整体上确实比我们档案界水平高,所以他们在向文博系统的学习中下了不少工夫。因此,在展览中就有了美术学院师生们制作的具有经院气的传神雕塑;因此,在展览中也就有了老艺人们制作的带有“碴子”味儿的正宗东北民间民俗文化工艺品。所有这一切,使每一个参观者都能鲜活地感受到东北文化,尤其是沈阳文化和档案文化的魅力。

走出展览,漫步馆内,你同样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两种文化的浓浓气息。在这方面,沈阳档案人可谓用心良苦:新沈阳航拍图、世界文化遗产“一宫两陵”图、原件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院的清代满洲民俗画、沈阳的市花――玫瑰等,一组组或大气磅礴,或气韵古拙,或精美典雅的图片环列于不同楼层的环廊上,使你每走一步,都仿佛沐浴在文化的雨露里;每走一步,都仿佛呼吸在文化的空气中。就连每个楼层都有的“难看”的设备间,也被他们用文化景箱、展示柜或多宝格等遮挡起来,那上面陈列的满文木牌档案、满族面具以及精美的青铜器复制品等,同样使人忍不住驻足“把玩”。同时,如果你留心观察,你还会发现馆内每个楼层的公共休息区也独具匠心。仅其各自供参观者休息的座椅,就有藤艺、铁艺、木艺、皮具等等不同风格。据说物业公司的保洁员都爱在这里上班,因为为这些文化艺术品作保养,让她们觉得自己都有了品位。

无处不在的广告公司更看好档案馆的公共文化性,免费在开放区的电梯旁安装了电视广告屏。而且,除播放广告公司自己承揽的广告外,还为档案馆提供了免费播放宣传片的时段。

当然,档案馆盖得再好,再有文化品位,再具有公共文化性,没有人气也是枉然。事实似乎并没有让沈阳档案人失望。开馆当天,尽管因为有开馆庆典,凡事先电话咨询并准备来访者都被档案局馆的同志们礼貌地“挡驾”,但仍有为数众多的“不速之客”闻风而来。他们中有来参观的,有来查现行文件的,还有做锡伯族知识答题来找答案的。更有不少“家庭档案”的拥趸者,拿着档案馆设计并经邮局发行的首日封,追着来参加庆典的领导同志签名。他们说,沈阳市档案馆是他们“家庭档案”的娘家,在开馆的时候请负责档案工作的领导签名,有特殊的纪念意义。这使不少领导笑称,自己也体验到了(被)追星的感觉。

这就是文化的魅力!这就是档案的魅力!这也是沈阳档案人多年来辛勤工作的结果!正如学者所言:修养和文化品味不是靠一本书、几句话就能迅速提升的,但是让人长期沐浴在催人向上的文化氛围中,终会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征途中,“文化”的沈阳市档案馆定能发挥出她或直接或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讲,开馆当天下午在新馆召开的,由国家档案局主办,辽宁省档案局和沈阳市档案局承办的“档案工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论坛”,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上一篇:档标会确定档案标准化重点 下一篇:重温曾老对“什么是档案工作”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