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语文“少教多学”高效课堂的研究

时间:2022-08-25 06:39:14

构建初中语文“少教多学”高效课堂的研究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过程。因此,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大量的基础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从未考虑过学生的学习感受。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对于教学方法的关注程度也不够,导致教师讲授的知识很多,但学生学到的很少,教学效率不高。

关键词:教学方法;少教多学;效率

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开始强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为学生减负的目的。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出现了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非常高,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既能够减少学习负担,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少教多学的重要意义

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少教并不是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讲述的内容少,而是指教师讲授的内容要足够精简,且教授较为有效,然后将剩余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来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多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拿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法能够增强学生思考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的互动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这种教学方法是从学生的观点出发,教师对其辅助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作用和为什么学习等。

二、实现少教多学的途径

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将教师的课堂讲述内容进行一定的束缚,防止教师的讲述过于随意,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能使学生了解课堂上讲述的是什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学习等。在进行《三峡》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设置两个目标:首先是让学生自己掌握文章中每句话的含义;然后通过自身的理解想象三峡的美丽风光。这时,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等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中字句的含义,同时也为第二个目标的完成赢得了充足时间。然后,教师通过一些图片为学生展示三峡的壮丽风光,使学生通过画面的感知,更好地了解文章中的一些经典语句。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

2.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各种合理的问题,才能使学生逐渐深入地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避免了教师单调讲述、学生无所事事的尴尬局面。在讲述《爱莲说》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疏通整篇文章的含义,然后设置几个问题:首先《爱莲说》的出处和作者的一些生平事迹等,然后使学生自己在文章中寻找能够表现爱莲的语句,通过自身的理解概括莲花具有的品质等,最后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能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3.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

在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学内容不再仅仅强调其数量的多少,而是需要能够凸显其同生活的联系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因此,对于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自身思考而得到的答案,教师需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并给予其一定的启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对于其中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但是比较重要的内容,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整合,寻找其中的亮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在进行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时,其中第五单元的文章有几篇内容涉及探索太空和求生等,这些文章的共同点便是探险性的文章,在对其进行讲述时,教师可挑选其中的一篇进行详细讲解,然后让学生通过对比,对剩下的文章进行自主学习,由教师对其进行最后的总结。这样就能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同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能够增强阅读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精简,使课堂的教学语言足够精炼,便于学生接受。

总而言之,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主动学习性,同时,教师的辅助作用使课堂的教学效率更高。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努力,构建一种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此外,语文教学是学生进行其他学习的基础,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给予其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杨鹏飞.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创建“学得课堂”生态:以《为学》为例谈初中语文“学得课堂”的实现[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5):81.

上一篇:浅谈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下一篇: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存在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