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场域经济与产业集聚区建设

时间:2022-08-25 04:38:14

大力推进场域经济与产业集聚区建设

摘 要:国有农场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那么在对国有农产进行经营管理的时候,要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地对经营方式和经济运转进行改革。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势头下,要大力推广场域经济与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方针,使农场的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为农场的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农场经济;场域经济;产业集聚区

中图分类号: F306.1 文献标识码:A

1场域经济与产业集聚区建设

场域经济和产业集聚区在农垦经济发展中,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适应时展的产物。场域经济就是指对一个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概括总结,可以将这个场的状况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分法,而产生的经济效果也是不同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就是在一个场的经济发展中,以一个或者几个优势产业为支撑,然后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化布局。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带动整个农场经济发展, 使农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为农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大多数农场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脚步,在农场的经营方式上进行了改革,发展场域经济就是一项很好的实例。通过场域经济建设和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农场实现了产业链的发展,在以一个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形成产业链条。产业链条的形成,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优势互补,在经济上不断的发展壮大,使农场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

2场域经济与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关系

2.1场域经济对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既具有支撑、推动作用,又具有约束功能。

2.1.1一个地方、一个农场的经济发展方向、方式、快慢、质量不同,其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速度、规模及效应、效益也相应不同。

2.1.2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与一个农场及其周边区域的资源、环境密切相关。具有资源优势、环境优势,经济才能得到较大的发展,才能形成产业化的生产链条,才能奠定产业形成集聚的基础。

2.1.3在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和功能聚合的过程中,农场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资源储备、资金储备、土地储备和人才储备等基础性工作,包括道路、供水、电源、通讯、住房、学校、医疗保障、超市、休闲娱乐、生活学习等基础保障设施也要一应俱全。在此基础上建设的产业集聚区,必将会反过来促进农场、地方的经济发展。

2.1.4当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就意味着资源、销售、市场、环境等环节上出现了漏洞,甚至意味着产业集聚区功能的减弱或消失。这时,其场域经济的发展,就有可能受到牵连或制约。随着农场失去了产业集聚的吸引力、依附力,原本已形成的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将外迁至更有吸引力的区域。

2.2场域经济与产业集聚区对地方的影响与作用

2.2.1场域经济的发展,在推动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建设的同时,能提升农场的形象,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2.2.2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集聚区建设,能改善农场面貌,大幅度地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场建设的步伐,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别;能解决下岗职工、失地职工群众的再就业问题,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保持农场长期稳定。

2.2.3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集聚区建设,能拓宽当地资源的利用空间、发展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形成市场和规模,使利益实现最大化,进一步增加农场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

2.2.4随着场域经济和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大量的人才流入到农场中,新技术也引进到农场的经济发展中。随着人才的引进,各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新的技术手段都在经济发展中有所应用,为农场的经济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农场的经济发展在创新能力上有所提升。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农场的经济将向着更加高科技的方向发展。

2.2.5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集聚区建设,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换代的有力抓手。这几年,民权农场场领导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带领全场干部职工,举全场之力,整合资源,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着力打造农垦现代农业新形象,走出了一条持续快速发展之路,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葡萄酒、无公害瓜果、生猪、蛋鸡等,成为民权农场一张张亮丽的名片。

3推进场域经济与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通过场域经济与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对农场的经济效果上可以看出,其在农场的经济发展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农场的经济发展和职工的生活状态都有很大的影响,是农产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额必要手段,那么在发展场域经济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方面,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3.1农产在实行场域经济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时候,要充分地考虑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协调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农场的产于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的情况下,要对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基础进行充分的调查考证,对于起到支撑基础的产业要掌握好项目的发展方向是否符合标准,能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把握好资金的投入,正确对待。不可以急功近利,搞面子工程,要踏实的将经济建设搞起来,要进行充分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做出有效的经济发展。

3.2在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过程中,要根据农场的客观实际来发展。充分的发挥农场的优势资源,在具有农场特色和优势的项目上进行开发,因地制宜,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场域经济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稳抓实干,不可盲目的扩大化,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制定适宜的经济发展制度。

3.3在进行招商引资方面,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要选择低碳环保,科技含量高,在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与此同时,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优势资源进行调查考核,选择基础产业的时候,要考虑到是否能够适合产业链的发展,能否对农场经济形成大规模的长远的发展模式。项目的选择一定要慎重,不能够因为引进的项目对农场的环境造成影响,引进的项目要具有长远的发展潜力。

3.4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要本着“节约资源、节约土地”的原则,落实中央有关耕地保护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产业集聚区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始终如一地坚守节约土地资源这个底线。

参考文献

[1]卢定月,张传林.金融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

[2]涂文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理论视阈与现实构想[J].科技与经济,2011.

[3]杨贞,李剑力.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N].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

上一篇:关于对农业排灌线路设备安全管理的探讨 下一篇:铁路企业财务网络化管理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