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丙诺啡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作用分析

时间:2022-08-25 04:23:40

丁丙诺啡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作用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丁丙诺啡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作用分析。方法 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 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在ASAⅠ~Ⅱ级分类确诊,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 局部采用0.1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制造成混合溶液20 ml, 观察组应用丁丙诺啡1 mg与局部混合液, 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单纯应用局部混合液, 不应用丁丙啡诺。记录术中(麻醉后30 min~1 h), 术后4、8、12、24 h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分(VAS评分), 同时评估术后镇痛效果持续时间(术毕到术后VAS>3分的时间), 并记录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观察组在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丁丙诺啡;臂丛神经阻滞;局部麻醉

近些年来, 一些研究已经提出将某种阿片类药物加入局部中进行臂神经丛阻滞可提供有效的、长时间的术后镇痛[1]。臂丛神经阻滞操作相对简单, 针对前臂及手部外伤患者, 目前仍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臂丛神经阻滞后常出现神经阻滞不完全, 患者常由于外伤疼痛刺激, 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如心率增快, 血压增高等。丁丙诺啡属于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 其镇痛效果较强, 药物作用持续时间较长, 无明显的呼吸功能抑制作用, 具有较低的成瘾性。本研究目的即观察丁丙诺啡与局部物相混合, 共同作用于臂丛神经阻滞, 在麻醉效果方面的优缺点, 以利于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前臂及手部骨折及外伤的择期、急诊手术患者60例, 年龄18~60岁, ASAⅠ~Ⅱ级, 患者均采用肌间沟法进行臂丛神经阻滞, 患者均无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及并发症,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注入0.1 mg丁丙诺啡+1%利多卡因+ 0.15%布比卡因混合液20 ml;对照组:0.15%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20 ml。行肌间沟麻醉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短及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及霍纳氏征等明显不适主诉, 术中患者均给予氧气吸入辅助麻醉。

1. 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术中(麻醉后30 min~1 h), 术后4、8、12、24 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 疼痛程度均采用VAS评分评定, 0分为无痛, 7分为重度疼痛, 10分为剧痛。②术后镇痛持续时间。③不良反应:胸闷、气短及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及霍纳氏征, 头晕、头痛, 尿潴留、皮肤瘙痒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该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于术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主诉。两组镇痛持续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镇痛持续时间比较( x-±s, min)

组别 例数 麻醉持续时间

观察组 30 830±463

对照组 30 500±201

注:两组比较, P

2. 2 两组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 见表2。

3 讨论

臂丛麻醉具有操作相对简单, 术中对患者心理及生理影响较小、起效快等优点, 但同时臂丛神经麻醉常常出现阻滞不全、效果欠佳等情况, 这是临床实际应用中麻醉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 众多麻醉医生多年来也一直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的延长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 增强臂丛神经阻滞的疗效及降低或避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一系列方法。

从传统意义上讲, 阿片类受体常常作用于中枢神经的阿片受体, 从而产生镇痛、镇静的作用。丁丙诺啡为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 具有起效慢, 阵痛持续时间较长等特点, 其阵痛作用强于哌替啶, 与吗啡的药物依赖性相似, 注射后期吸收效果较好, 并且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 由肝脏代谢, 通过粪便及胆汁排泄。在临床应用中能够引起心率减慢、恶心、呕吐, 并常伴有血压下降、嗜睡及呼吸抑制等并发症。这正是由于阿片类药物主要通过与大脑及脊髓中的阿片受体结合, 从而对中枢神经起到强大的阵痛作用。Stein等通过一系列研究证实, 周围神经与中枢神经一样, 也存在着相应的阿片类受体, 相关研究也表明局部物作用时加用阿片类药物能够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近年的研究则发现, 阿片类药物通过活化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阿片受体, 可对外周的阿片类受体产生特异性抗伤害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丁丙诺啡单独或联合局部物在术后硬膜外镇痛时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丁丙诺啡0.15 mg可明显缩短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的起效时间, 提高阻滞平面[2]。研究表明, 丁丙诺啡的镇痛强度是吗啡的25~40倍, 是哌替啶的300 多倍[3]。用少量的阿片类药物就能够产生局部的止痛作用, 在局部的作用消失后, 与阿片类受体相结合的丁丙诺啡, 将会发挥比较长时间的周围抗伤害作用, 从而可以有效地延长镇痛的时间, 为手术后的镇痛提供一些必要的理论依据[4]。这在临床应用中有利于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疼痛、心理恐惧等并发症, 并有利于患者尽快、尽早的康复。

本实验中为了增强臂丛神经阻滞的疗效, 通过向局部物中加入丁丙诺啡, 不仅能够增强其麻醉的疗效, 同时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感。而丁丙诺啡与其他阿片类药物比较不难发现其使用安全,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优点, 临床应用中对于呼吸及心率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总之, 丁丙诺啡复合利多卡因及布比卡因对于臂丛神经阻滞, 镇痛效果好、能够延长麻醉镇痛的持续时间, 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参考文献

[1] 陈业松.罗哌卡冈复合舒芬太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体会.中国医药指南, 2009(7):98-99.

[2] 于泳浩, 闫东来, 陈亚军, 等.丙诺啡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起效时间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4(24):66-67.

[3] Wilder-Smith OH, Tassonyi E,Senly C, et al. Surgical pain is followed not only by spinal sensitization but supraspinal antinociception. Br Anaesth, 1996, 176(6):826-821.

[4] Woolf CJ. Somatic pain-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on. Br Anaesth, 1995, 75(2):169-176.

[收稿日期:2014-09-22]

上一篇: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麻醉特点探析 下一篇:轻微型肝性脑病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乳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