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新课程导入的方法

时间:2022-08-25 03:59:52

浅析小学数学新课程导入的方法

【摘要】数学知识在人类知识结构中显得极其重要,当孩子会说话时大人们便教孩子数数,从这个现象我们足以看出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无论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让学生对数学充满足够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并逐步引导他们学好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前准备 导入 课堂有效性

目前,小学数学课本从形式上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更广泛的发挥空间,应该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能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也要兼顾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一、操作层面

1 课前充分的准备。

学习数学对于自身数学基础的要求很高,因为数学是极其严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它的思想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如果之前的知识点没有掌握牢靠,那么越之往后学习,知识网络越加复杂,而所需要联系的基础知识越加繁多,因此经常在知识有漏洞后,数学的学习便更加陷入困境。因此,在上一节课之前,我们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教师自己要熟悉教材,理解教学大纳的要求,明确教学目的,理解教学的重、难点,针对这一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哪些教学方法等,教师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并结合班上的实际情况,才能把教案写好,写得全面合理,这一过程需要反复研究,反复备课,写好复备课;其次,教师要准备一些课堂上需要的一些图片、实物,设计简明、直观、合理的课件等;再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状况,把没有掌握前一知识的学生进行辅导,让他们自身能有学习这一学科内容的知识基础,要让学生对数学学科感兴趣,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让学生产生主动性。

2 导入的策略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简单介绍几种方法:第一、巧设悬念,创设情境;第二、利用已学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第三、巧借实物器件,激发学生思考。

当然,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总之,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3 有效的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小学数学教学永恒的话题。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是获得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这就要求教师进行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3.1 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发现和探索的能力。

研究表明,探索发现式的学习对启发思维、促进学习的迁移很有好处。由于这些方法更多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学到获得知识的方法,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4 合理的课堂练习设计和及时的批改。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1、数学课堂练习要讲究针对性;第2、数学课堂练习要讲究层次性;第3、数学课堂练习要讲究多样性;第4、数学课堂练习要讲究趣味性;第5、数学课堂练习要讲究拓展性;第6、数学课堂练习要讲究开放性;第7、数学课堂练习要讲究实践性;第8、数学课堂练习要讲究策略性。

5 认真进行课后反思。

课后应认真进行反思,看看在这一课中还存在着哪些不足,需要改进哪些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二、思维层面

1.从不同角度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现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题具有不唯一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做好课前教具准备,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刚开始,当我提到还有不同的答案,谁能回答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慢慢提示着,鼓励大家,积极思考的学生立刻举起手,有的能答对,有的有点偏离,但明显看出大家都想积极表现自己,都在努力去思考。我认为表扬大家的效果比不上表扬个人的效果好,尤其表扬成绩差的学生时,大家的积极性会更高。这样会使孩子以后敢于发言,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问题对于不同观察者来说,都会存在不同的结论,培养学生表达自己分析问题结果的能力,当然说错的教师也要给予纠正。从而让学生学会以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意识到一种问题有多种处理方式和多种处理结果。

2.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都说“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实践才能学好知识。许多学生在学校成绩优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学生不能独立地完成。也就是说,学了却不知道怎样应用,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每上一节课,教师首先应给学生提出一些实践性的问题,在引导的过程中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其中。这样,学生亲身体会、练习,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例如,认识钱这一方面的知识时,进行游戏表演,让学生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本”、或买“糖”等,让学生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余多少,买了多少东西等实践性的问题。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了他们现实生活之中。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陶志侠.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上), 2014(11) .

[2]陈牡丹.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探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4 (11) .

[3]安亚青.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教学参考, 2012(5)

上一篇:对小学英语音标的教学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小学藏文教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