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2-09-24 12:32:07

也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活”了,“动”了,传统的课堂秩序和管理也因此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形态。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一直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课堂 策略

在当下新旧课堂教学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部分教师放弃课堂管理的现象,使缺失规则的课堂教学走向了秩序混乱的极端:多了热闹,少了安静;多了自主,少了秩序;多了涣散,少了专心。二是有些教师宁可对这种教学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并常常无奈地说:“我又何尝不想放开课堂、放开学生,让学生能顺心地学,可是课堂千变万化,一旦放开,学生的兴趣是有了,可是把课堂的有限时间占用了,后面的教学内容完不成,这样还能叫成功的教学吗?”对于课堂教学的这些尴尬处境和疑问还有很多。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的教师,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设疑促猜,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

波利亚曾说过:“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在学生做题之前,让他们猜想该题的结果,或者部分结果。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来某些猜想正确与否,他便主动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上的进展,他就不会打盹和搞小动作了。”猜测是数学理论的胚胎,许多伟大的数学家都是通过猜想发现了别人都不曾发现的真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认为:学生应“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由此可见猜测是发展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而猜测以后的思维状态更是急切盼望证实,这样使得证实猜测的过程成为学生的渴望,大大加强了学生探究新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学了三角形按角分的各种情况后,我在电脑中先出现一个只露出一个直角的三角形,让学生猜这是什么三角形,学生很容易就猜到了是直角三角形,再让学生猜只露出一个钝角的三角形,学生也非常容易地猜出是钝角三角形,再猜只露出一个锐角的三角形,学生因为前两次的负迁移,也不约而同地说:锐角三角形,结果电脑显示的却是钝角三角形,重新猜是钝角三角形,我却显示的是锐角三角形,这样总不让他们猜到结果,正当学生惊讶时,我适时抛出问题:前两个你们一次能猜准,而第三个却连连出错,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以猜激疑,以疑促思,从而发现规律,这样获取知识,当然理解得深,记忆得牢。

二、改善课堂提问体系,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诱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原动力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教学的需要出发,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达到良好的效果。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种情况下往往借助课堂提问来完成的。在这里有效的问题是指能诱发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回答,并由此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那些问题。这些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常常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即通过它们来影响学生动手操作,或者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开展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和交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学校忽然停电了,闹铃不响了,大家不知道下课了没有,于是我就说道:我们使9时25分上课的,一节课40分,现在使10时7分,你们算算看下课了没有?不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又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用委婉含蓄的批评进行评价,让课堂洋溢温情

曾几何时,“批评”成了教师观念里一个颇为尴尬的词。一方面,学生许多错误的行为、思想、观点需要批评和纠正;而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变得越来越缩手缩脚。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已经成为迁就的代名词,甚至已经异化为对学生的放任。批评与表扬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不可缺其一。但这里所谓的批评,不是板起脸孔的呵斥,不是令人无地自容的挖苦,更不是贬损人格的辱骂。批评同样应该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批评需要智慧,批评要讲究艺术。好的策略可以事半功倍,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里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也使学生获得更好的锻炼。

五、反思的策略

教师自我有效反思可贯穿教学全过程。课前反思: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课中反思: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拘泥于原有的教学设计,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状况及时作出调整,随时思考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否妥当等,及时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二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如果达到的话,有哪些标志?事先的设计与实际的进程之间的差距如何?如果有,你是怎么处理的?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是关键性的问题?你打算在后继的教学中如何解决这关键性的问题?在教学中有无让你印象深刻的事件?如果有的话,记录下来。通过反思进行总结,通过反思加以调整,通过反思实现发展。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效益,我们教师要在数学理念上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小学数学教育的新天地,在教学实践上,坚持“扎实有效”的原则,努力把新的教学观念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之中,使我们的数学教学走向求真、求美、求简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余文生.《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6:168-177.

[2]柳桃珠;;小学数学利用生活情景教学策略浅议[J];吉林教育;2010年14期

[3]章日兴;;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年05期

上一篇: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下一篇:探讨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